“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古已有之。曹州,即是菏泽的古称。如今,“牡丹之都”菏泽依旧以花名世,而在菏泽东部的巨野县,近年来也凭工笔牡丹画成功“出圈”。日前,“两幅农民画让省委书记大吃一惊”的话题登上热搜。随着更多目光关注到这座鲁西南小城,众人惊奇地发现:这座县城有画师1.1万人,且绝大多数是农民,主画工笔牡丹。全国艺术市场销售的手绘工笔牡丹画,有80%来自巨野。另有一组数据,目前巨野全县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年创作品120余万幅,年综合产值超20亿元。
一个疑惑或已抛出:为什么是巨野?巨野是怎么做到的?
巨野四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试图通过个人所见,以及当地人的讲述,在这座小城里寻找答案。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画一种“生活”
在巨野,从城区到乡村,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中,很可能就有一位民间“画师”。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当地的见闻,这一形容并非过度夸大。
从公园出来的花甲老人,骑车接送孩子的家庭主妇,乃至于刚放暑假的初中生……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安静地坐在一张平整的桌子前,把一张宣纸铺好,取笔、蘸墨,一手同时持两支笔,一浓一淡,笔尖飞舞、勾勒涂抹间,一朵牡丹花便在白纸上绽放开来。
在巨野县书画院,记者先后走进几间大厅,那里就像是当地民间画者的“画室”,每间屋子里基本都有十几位伏案画画的人。经交谈,画者多是附近的居民,晨练后,或者送完孩子,就来这里画会画。他们中多以家庭主妇为主,有上班族,也有退休职工。他们所画的,正是色彩各异的工笔牡丹画。
“我画起画来,没法说一天几个小时。一有空就画,画得高兴了觉都不想睡了。”48岁的刘玉梅刚学画两月有余,如今已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完成一幅画作。她从小喜画,却鲜有机会系统学画。人到中年拿起画笔,对她来说,是一种梦想成真。受她影响,她的女儿也走上了绘画之路,“在大学学的是国画专业。”
据透露,当地农民画师的工笔牡丹画作品,从几百、几千到上万元,年收入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一个事实是,更多人通过挥动画笔实现了增收致富。
2003年7月,徐凤秋在董官屯镇刘官屯村创办了鲁西书画院。从最初的十几个学生,到后来的上百个,多年来,仅这一家扎根乡村的私人书画院里,便走出了几千名农民画师。徐凤秋告诉记者,若把10天的短期班与长期班加起来,鲁西书画院“平均每年能培训500人左右”。
工笔牡丹画早已成为巨野一张靓丽的名片
立一个“品牌”
2000年,巨野县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时隔12年后,巨野县再度被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为“中国工笔画之乡”。在这两项命名以前,这座县城已经沿着一条艺术道路走过了近30年。
“当年,县文化馆也免费培养了一批画家。每年组织培训两三次,我担任主讲,辅导大家搞创作,去参加省、市展览。”年逾七旬的巨野美术名家黄恩涛说,正是在县文化馆从事的相关工作基础上,让他萌生了推动申报“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念头。
“描绘牡丹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为当年巨野县申报“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推动者,巨野美术名家黄恩涛告诉记者,巨野工笔牡丹画“是一批农民身份的人画的画”,但又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入“农民画”。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巨野工笔牡丹画来自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的方法和程式,“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品质是东方趣味的,是具有中国审美精神特质的这样一个方式”,同时它还有另外一面,即它是民间的,是很质朴的,“有原态性、有原发性。”
在巨野,记者清晰地感受到,巨野人并不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他们希望更多人见到巨野工笔牡丹画的独特性。就像推动巨野工笔牡丹画品牌化,是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心里一直在思考的“大事”。“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一个品牌的雏形。”程军伟说,下一步,如何让巨野工笔牡丹画这个品牌提档升级,推动巨野工笔牡丹画的品牌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位画家在绘制工笔牡丹画
溯一枚“彩蛋”
如今,一张工笔牡丹画的“艺术之网”,已经在这座鲁西南小城全面铺展,并持续蔓延开来。各级画院以及数以万计的农民画师,构成了巨野工笔牡丹画品牌的坚实基础。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底,巨野县引导农民成立镇村书画创作室600余家、装裱店300余家、购销网点1000余家。
若追溯巨野工笔牡丹画的艺术滥觞,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了一个名字,那便是“巨野县美术厂”。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出口创汇而兴办的美术厂,正是那片滋养了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的土壤之一。
关于美术厂的建立,画家黄恩涛对记者提起了一个名字——刘昌杰,以及当时美术厂的主要产品——彩蛋。记者了解到,彼时,当得知西方一些国家在过圣诞节时喜欢把彩蛋作为装饰后,刘昌杰专门从微山湖购买了鸭蛋,用针管抽出蛋黄、蛋清,然后洗净,尝试在鸭蛋壳上作画,制作彩蛋。
后来,刘昌杰作为发起者,成立了美术厂,带动了一批农民参与到彩蛋画的创作中来。据悉,除了彩蛋,美术厂也绘制屏风等产品,工笔牡丹是当时的主要表现题材。随着美术厂的员工不断增多,通过这种刻画牡丹等题材的工艺美术创作,工笔画得以在巨野民间进一步普及。
20世纪90年代,美术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其培养出的众多工笔画从业者,却成为后来发展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的重要力量。
画工笔牡丹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需要有人把画带出去。“上世纪80年代,美术厂的姚桂元开始背着画到处售卖。经过他的带动,县里有几十个人开始背着作品,跑到全国各大城市的画廊、艺术市场售卖,就逐渐把咱的画推出来了”,美术厂建厂时7位“元老”之一的高观凌说。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