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我网频道>焦点图 > 内容详情

非遗承古韵,华美展新颜

2022-08-26 08:44: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8月25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设有“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来自全国各地的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汇聚一堂,展现非遗魅力的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集体验和互动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徐州香包展现古风之美  本专题摄影 记者 王晓峰

多彩非遗惊艳时光焕新颜

承一方文脉,续历史篇章。积淀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织于生活中,经久涤荡,代代相传。在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汇聚一堂,以创新再现的面貌点亮传统文化百花园。

“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板块内,沿运省份非遗项目汇聚一堂,再现沿运河八省市“同宗同源”又“和而不同”的风土人情,勾勒出一幅流淌的“诗与远方”画卷。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的大运河(山东段)是贯通运河南北的重要河段,山东省主题馆以“运河之心 齐风鲁韵”为主题,突出运河特色、展示齐鲁风韵。扁鹊诊学脉法现场诊脉;平度草编、博兴草编和费县手绣现场制作;金氏古筝、柳子戏、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现场展演……秉承“展演式展陈、沉浸式畅游”的理念,展馆通过现场展演、技艺体验等方式带观众沉浸式感受齐风鲁韵,让民众活态体验大运河上山东非遗的生机与活力。

在河北省展馆,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高庆海现场展示纺线活动,梭飞线舞的场景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形成于元末明初,已有700年的历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威县的土布纺织历史,了解威县老土布,保护传承威县土布纺织技艺,2018年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建成,内设土布纺织技艺展厅、土布纺织技艺体验厅、染房、绣房、织房等,通过文字、图案、音像、实物展示了从轧花到成布的整个工艺流程。”高庆海介绍,为了让非遗融入大众生活,近年来自己也不断创新传统技法,开发制作了耳枕、茶席、植物染围巾等多种类型的产品。此外,传习所也通过互动体验活动等方式走入更多人的生活,“观众既可以参观学习也可以现场操作、体验。特别是对少年儿童通过体验,增加学习乐趣,在乐趣中感受到非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激发少年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重庆酉州苗族首饰

传承与创新之间,桃花依旧笑春风。始于明、盛于清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在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江苏展馆,传承人乔兰蓉携运河主题传统年画作品亮相,并通过现场创作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沿运而生的江南文脉。“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技法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工艺,以画、刻、印为主要工序,传统形式以门画、中堂、独幅画为主。”在乔兰蓉看来,传承之时亦需创新。由此,浸润于江南文化的她透过年画特有的套色工艺,着力刻画江南恬淡、宁静的慢生活,“在创作传统木版年画的同时,我也创作了文件夹、运动毛巾等实用的文创产品,让传统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一头挑起技艺传承,一头挑起万家生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际传承的同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邀请湖南湘西七绣坊非遗工坊、青海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非遗工坊等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成果好、带动作用强的46家非遗工坊参展,展示非遗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方面的成果。

雪梅刺绣是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的民间手工艺,由老艺人世代相传,尹氏姐妹尹艾风、尹艾仙从小爱好刺绣,跟随奶奶和母亲学习刺绣,是雪梅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在继承前辈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尹氏姐妹坚持改革创新,以刺绣非遗工坊的形式推动乡村振兴。采用非遗工坊+传承人+基地模式,刺绣非遗工坊5年来培训当地群众1000余人次,带动就业300人。“在传承刺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我们也不断创新,除了制作鞋垫、枕套等常见绣品,也创作香囊、中式红盖头、喜服等新产品。”尹艾风介绍。如今,雪梅绣坊依靠线上销售的模式,让数百名绣娘也实现了“抱着娃、守着家、挣着钱”的梦想。

蒙古族长调民歌

赫哲族伊玛堪

这是当下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本届博览会现场,云南剑川木雕非遗工坊、四川羌族草竹编研学体验培训非遗工坊、内蒙古白狼林俗树皮画非遗工坊等来自全国多地的非遗工坊亮相,以项目展示展演等形式展示着非遗传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华丽蜕变,也诠释着非遗的活力新生。

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运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和丰富的传承实践。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推进过程中,进校园既是推动非遗传承的方式之一,亦以授课等形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区内即有不少相关的展示项目。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齐鲁工匠·体验工坊的剪纸项目展位前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坊汇聚了剪纸等传统非遗项目,由手艺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并通过制作成材料包等形式便于学生等群体学习体验。“近年我们也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将非遗项目带给更多的社会群体,让更多人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千两茶制作技艺

内蒙古白狼林俗树皮画

茶韵流长一脉千年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的文化传承至今生生不息。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延伸,在自然与先民的调养下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正是这些低矮灌木上生长的鲜嫩芽叶,精制成中国的众多名茶。

“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围绕40余个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代表性项目,从茶路、制茶、传承3个方面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以茶文化协调带动茶产业、茶科技发展,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茶叶,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届博览会现场,传承人周黎维现场展示瑶族油茶制作技艺,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欣赏品尝。“油茶由古代的粥茶、煎茶、煮茶衍变而来,油茶的烹制称为‘打油茶’。在传承过程中,‘打油茶’成为瑶族特有的习俗和文化。人们围坐在火塘边,边‘打油茶’边聊家常。在民族交往过程中,油茶习俗逐渐成为多民族共享的习俗。”周黎维介绍,如今油茶产品也被制作成旅游产品,走向更多的地区,并将油茶习俗传播开来。

此外,福鼎白茶、武夷岩茶、铁观音、普洱茶、德昂酸茶等全国各地的特色茶叶也齐聚展会现场,让市民在观展的同时体验不同地区的茶文化。

读我网编辑:王迎
分享到: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