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志愿填报有困惑?省考试院来支招

2022-6-26 9:52:16 来源:山东商报

  昨天与分数线同时发布的还有考生的高考成绩,有了高考成绩、分数线、一分一段表以及往年的录取数据和招生计划,考生们可以着手准备志愿填报了。志愿填报注意啥?具体分哪些步骤,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李春光给出提醒。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随着高考成绩、分数线、一分一段表及招生信息的发布,考生们将正式迎来至关重要的志愿填报(资料图)



  四种途径可查成绩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我省2022年夏季高考成绩正式公布。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考生推送了成绩短信。考生也可通过山东省2022年夏季高考成绩查询平台(http://cx.sdzk.cn)、“爱山东”APP、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百度小程序查询高考成绩。
  
  特别提醒广大考生,高考报名时所用的手机号将用于接收成绩、志愿填报及录取信息等,录取结束前请一直保持正常使用,同时取消手机的短信拦截功能。若手机号无法正常使用,请考生本人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到报名所在县级招生考试机构申请修改。
  
  高考成绩公布后,对于考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志愿填报。今年共有7次志愿填报时间,自6月30日提前批志愿填报开始,至8月3日最后一次志愿填报结束,详细的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在考生准考证上已经列出。考生需根据自己报考类别,牢记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并按时填报。“请考生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并且一定要预留充足时间,从容填报,千万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匆匆忙忙上网填报,防止因网络故障、机器故障、超过时间等原因造成提交失败或匆忙中错填志愿等。”李春光提醒。
  
  志愿填报时间结束后,为维护公平公正,不再受理补报志愿申请,也不允许修改、放弃已填报的志愿,考生务必按时填报。

 



  成绩位次是决定因素

  高考成绩发布后,直到8月上旬高考录取结束,省招考院将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系列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包括招生录取政策、各类成绩排序信息、各批次院校剩余招生计划、各批次志愿填报指导和录取结果查询的具体时间等,广大考生和家长须及时查阅。“山东高考指南”微信公众号也将对重要招考信息进行及时发布。
  
  因夏季高考填报志愿数量较多,为方便广大考生,省招考院为夏季高考各平行志愿批次提供了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招生计划查询和预选志愿功能。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分批次开放,6月28日—7月8日首次开放,适用于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艺术类本科批统考、联考专业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可在正式志愿填报前,在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生成并保存志愿预填表,志愿填报期间通过“一键导入”方式将志愿预填表信息导入志愿填报系统。志愿正式填报期间,志愿辅助系统仅提供计划查询功能,不能进行志愿预选预填。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https://wsbm.sdzk.cn)是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唯一途径。

  “志愿填报有相对成熟的方法,请考生和家长放平心态,只要根据官方发布的招生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指导进行认真研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综合分析研判,一定可以熟练掌握方法,合理选好志愿。”李春光表示。

  “这里也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影响录取结果的是考生的位次,某一科目的难易程度、平均分不直接影响考生的录取,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李春光提醒,一定要根据自身位次,结合省招考院发布的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服务信息,合理填报志愿。千万不要简单的拿今年的分数与往年分数对比选择志愿,很容易造成误判误选。

  做好密码信息安全防护

  志愿填报系统个人密码信息是考生登录系统进行志愿填报的身份证明,凭登录密码和手机短信密码上网填报的志愿信息具有法律效力。广大考生要牢固树立安全保密、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登录密码、手机短信密码等,不要泄露给他人。
  
  考生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亲自填报,不得由他人代替。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指导,帮助考生解疑释惑,分析把关,但不得代替考生统一设置登录密码,不得干预考生填报志愿,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也不得接受考生委托填报志愿。因考生本人泄露密码或由他人代为填报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郑重提示考生和家长,高考目前全部实行网上远程录取,录取工作组织规范、程序严密、监管严格,系统自动按分数、志愿进行投档,纪检部门全程监督,任何人无法实现“提前查分”“内部照顾”“低分高录”“指定录取”等操作。考生和家长对于无法通过权威途径查询到的招生信息以及一些天价志愿填报指导等要保持高度警惕、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