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赛季,中国足球的冬天并未更温暖一些。青岛队退出职业联赛,重庆队退出职业联赛并解散,广州城也被曝出面临财政危机。
金元时代散去,中超进入股改时代。曾经我们认为,股改的推动与进行,能解这些球队的燃眉之急。残酷的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股改,是否真的是中国足球的一剂救命良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田延士 李柏村
悬而未决的股改,成为压垮重庆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图据新华社
祸起有因
一张公告,重庆队就此与职业联赛作别。其中一段这样写道:自2021年初起,当代集团曾和重庆相关部门多次探讨股改工作,以期保留重庆职业足球的火种。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股改工作未能如期推进,俱乐部债务不断累加,账户被冻结,员工生活极度困难。经俱乐部股东会慎重研究,我们非常遗憾的决定退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并解散球队。
重庆队的解散,绝非单一因素的影响,但股权改革无疑是其直接导火索。在股改进程迟迟无法推动的情况下,原本就已举步维艰的球队,其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最终,连续欠薪超过一年的重庆队终到了撑不下去的那一天。
面对现实,重庆队全队尽力了。球员们表示愿放弃一部分薪水,只为延续重庆足球的火种。球队主帅张外龙仍祈盼球队能够起死回生,在球队最艰难的时期依旧坚持每天按时到场训练剩余队员,也屡次与球员促膝长谈,问其是否愿与他一同赶赴赛区征战中超。当重庆队终命悬一线之际,仍不死心的张外龙亲自前往重庆市体育局,希望能够寻求帮助,最终,他等到的答案依旧是消极的。他终于明白,结束了。
“一旦重庆足球复活了,我肯定会再回来的!”离别之际,张外龙亲笔为重庆球迷写下这段话。这个在最艰难时期依然选择与球队共度风雨的韩国男人,最终还是踏上了离别的路程。尽管,张外龙仍盼归期有时,但所有人似乎都清楚,这一去,大概也就是永别了。
球队解散当日,俱乐部还迎来一位老熟人,原投资人尹明善来到俱乐部,与球队作最后的道别。2017年,他的力帆集团在汽车生意上栽了大跟头,伴随那句“我真的撑不住了”,重庆队自此转让于武汉当代集团。当年,尹明善心里还挺高兴,觉得自己给球队找了个好出路。没想到,短短五年,重庆队就已成过往云烟。
重回故地,尹明善向俱乐部财务人员询问了员工的工资发放情况,在得知球队遭遇欠薪的实际状况后,他有些无奈,“工资都没发,怎么能解散呢?” 84岁的尹明善,心有余而力不足,看着自己曾倾尽心血的重庆队走向尽头,不禁流下了泪水。
之所以动容,是因为现实的凄凉让人难平复。一场股改,重庆足球轰轰烈烈倒下。曾被人们视为救命良药的股改,缘何却化作一剂毒药?毒死了一支又一支的中超球队。
恶疾难医
正如另一位曾执教重庆队的韩国人李章洙评论的那样:重庆足球到了今天的地步,不止是重庆足球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足球的问题。的确,不止是重庆队,此前已宣告退出职业联赛的青岛队和如今同样深陷危机的广州城,其最终危机爆发的核心导火索,都不外乎股权改革进程停滞一事。
2020赛季,曾挥金如土的天津天海解散,2021赛季中超卫冕冠军江苏队解散。彼时,这些重量级球队的解散,无疑震动了中国足坛,多支球队纷纷被爆出财政危机,金元足球已有大面积崩塌的迹象。针对这一现状,“股改”一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早在2015年,股改就已被写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并在近两年被足协大力推进。分析当初的天海、江苏队,球队都由一家公司独资运营,当球队母公司出现财政危机时,球队的运营状况自然会遭遇毁灭性打击。当时,在人们看来,单一化转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多家资本共同出资运营,分担球队的运营财务压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彼时,股改方案得到了业内众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和推荐,不少球队也纷纷开启自身的股改进程。表面看来,股改的确会对球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表面之下,实则蕴藏着更多深层次的不确定性。中国足球所面临的问题,绝非单方面原因,而是各个环节建设缺失所造成的。因此,想用最简单的手段去办最复杂的事,显然有点儿异想天开了。
股改能否顺利完成?更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河南队、泰山队等球队能顺利完成股改,其中重要一点在于球队推进股改前,并未有财务运营不良的情况。而如今的青岛队、重庆队、广州队,都是背了一屁股的债开始了自己的股改之路。
面对巨额债务,原投资方想推掉,新投资方则犹豫要不要接,几乎是众多中超球队股改的常态。毕竟,在他们眼中,当下的中超俱乐部,其后续潜在价值,是不值得为其还清这笔债务的。毕竟,中性名政策一出,中超球队的广告效益都大打折扣,加之低下的应收能力,没有多少资本愿去投资一笔赔钱的买卖。只不过,就在股改双方的反复推脱间,球队的运营危机也一步步与日俱增,也才有了一个个股改失败的案例。
一声叹息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股改救不了中国足球,中国足球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路在何方?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好像,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本文便不全盘讨论。仅就中超众队的生存危机,股改这条路走死了,还有什么能去救他们一把?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一个论点:我们对于职业足球的认知,跑偏了。
不妨让时间往回倒一点,2019年时,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过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练,采访进行到一半,这名外教情绪突然激动了起来,他表示,“中国足球别再照抄其他国家了,你们应该有一套自己的足球哲学!”
国内的足球俱乐部,不应把自己当做资本借助其推广、盈利的工具,展现应有的社会职能,才是自身能立足的关键。而在几年前,中超不少球队还变着花样去变换归属地,如此一来,球队仅剩赤裸裸的商业价值。伴随近年来国足战绩的低迷,加之中性名、限薪等政策对联赛品牌的破坏,足球的社会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一旦球队背后母公司出现问题时,谁又愿去做个慈善家,不遗余力的把坑填上?
各大俱乐部应对自身的定位有所认知,至于投资方,同样应该改变自身思维。举个例子,即便股权改革顺利完成,几家资本联合运营的状况下,若都只是想着依靠足球获取利益,管理的主导权势必会引起多方的争斗,进而带来球队内部的混乱。都说固若金汤的城池被攻破,往往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足球亦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不应去反复谈论日韩、欧美那些球队的运营成功案例。当足球已不是足球之时,实际上,我们即便再努力,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悲剧的结局实际亦早注定。
面对当下的中国足球,有人提议亡羊补牢,也有人提议推倒重建。这里,我们无需谈论过多。毕竟,正如安卓软件没法装在苹果手机上一样,若无法落地生根,中国足球自然没什么资格去谈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