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山寨证书

2022-5-15 10:29:31 来源:山东商报

       ◎解词人 刘东宁

 

       字里有料

 

       近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根据公众反映的江苏某公司组织颁发所谓注册职业资格证书问题发布声明说,该公司以“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也不是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与此同时,人社部、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针对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开展“山寨证书”网络治理工作。

 

       网友热议

 

       “擦亮双眼啊,同志们。”


       “花了好几万元,没想到竟考了一张废纸。”


       “清理‘山寨证书’,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市场的健康,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全媒全解

 

       考证热,该降温了

 

       据新华社、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武器工程师”“导弹维修工程师”“航空航天工程师”,这些只上几天课就能拿到手的五花八门的“职业证书”中,有些是培训机构自己编造出来的……简直匪夷所思!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山寨证书”,工人日报刊文指出,职业考证领域的乱象,与培训和发证主体不乏“李鬼”有关。在人社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其中,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权被下放,这成为被某些机构碰瓷、滋生“山寨证书”的重灾区。尤其是某些机构在广告宣传上刻意曲解国家规定,冒用正规机构名义,违规使用“中国”“全国”及国徽等字样和图案,增大了“山寨证书”的迷惑性。


       很多人对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变动等情况并不了解,叠加就业难时的“证多不压身”、从众报考等心理,某种程度上给“山寨证书”提供了机会。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国家放权让社会机构开展技术技能类培训和发证的初衷,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通道。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和发证的秩序与公平,关乎整个职业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整顿职业考证乱象,有赖于有关方面的持续努力,不能让某些机构绕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另搞一套、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扰乱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冲击现有的职业及就业环境。


       中国经济网亦从招聘季谈到了对“山寨证书”的治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加入了“考证大军”的行列,希望通过掌握更多技能提升自己,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需求催生了“考证”热潮,但年轻求职者毕竟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求职心切、想要走捷径等心理,给不法机构提供了可趁之机。


       针对网络上发布的相关内容,各地网信部门与人社部门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管理,及时清理违法违规信息,对处置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和账号以及查办的典型案例要适时开展宣传曝光。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求职者,有关部门可以主动与高校合作开展就业宣传教育,以帮助这一群体正确认识就业压力,及时甄别“山寨考证”,避免被“李鬼”牵着鼻子走。


       红网也刊发评论呼吁多方重视“山寨证书”问题,文章提出,报考者选择考证时首先要清楚地明白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考取的证书,尽心地准备考试;学校应当帮助学生辨析什么证书该考,什么证书是不具价值的;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考证机构,维护考证环境的清白。


       “山寨证书”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非理性的“考证热”依然存在。对此,推进相关治理当然很有必要,但也需要非理性的“考证热”降降温,别再迷恋“证书为王”了,如此才能少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