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济南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向您了解一下情况。”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济南市“3·29”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市民接到了济南市疾控中心流调工作人员的电话。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流行病学调查”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且热度不减。在此轮疫情阻击战中,济南市疾控中心组建起拥有160余人的省市区(县)三级疫情应急处置流调工作专班,用流调加速度与病毒“抢时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尹士平
流调就像“侦查”,疾控流调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摸排 通讯员 吕晓萌供图
争分夺秒!与病毒“抢时间”
自3月29日下午,济南报告全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截至4月6日24时,济南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51例,目前均在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病情稳定。每一例新增病例公布,均附有该病例详尽的行程轨迹。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流调”情况也会引起市民的高度关注。而要搞清楚这些问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负责这项任务的“流调侦查员”正是流调人员。
自济南市“3·29”疫情发生以来,济南市疾控中心迅速行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据介绍,在此轮疫情阻击战中,在省疾控中心的支持帮助下,济南市疾控各科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起了省市区(县)三级疫情应急处置流调工作专班,160余人分为8组下沉到包干区县,联合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流调下沉区县,更能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实现全市一盘棋的目标,在短时间内以最集中的力量阻断疫情传播。”下沉到章丘区的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赵小冬说,流调工作就是与病毒抢时间,按照国家规定,发生阳性病例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基本查清传播链条,这是流调溯源的时间路线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赵小冬到达章丘后几乎都在深夜回到酒店,一早又出现在工作现场,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左右,最忙的时候工作几乎是24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支援青岛、滨州疫情防控工作归来的济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张迎建及李新伟等应急队员在结束隔离后,顾不得跟家人团聚,就立马向中心应急队报到,投入到战斗中。他们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犹如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福尔摩斯”。
流调员跟病毒打“时间战”,确保不漏任何细节
全面侦查!打电话打到耳朵发烫
流调全称为流行病学调查,是跟病毒传播比拼速度的一场较量,“快”是它的关键词。在济南公布的每一例病例的活动轨迹,不难看出,其中时间和地点的记录都非常详细,为疫情防控和市民自我防护提供了重要提示。这些详细信息就是来自流调人员们快速、精准的调查。
赵小冬表示,确诊患者14天的行动轨迹是流调的重点,其中,近四天的行程是摸排最“争分夺秒”的时间段。通过这些轨迹,我们要迅速组织人手排查密接、次密接等重点人群,而这些重点人群也可能会和其他人发生交集,如同裂变一样。
不过,要想回忆自己最近14天的详细行程,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时候,公安和通信等部门的大数据就会同步向我们传来。跟调查对象沟通时,按照对方相关时间段的行动轨迹进行提示,帮助他们回忆。”下沉到槐荫区的济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乔华宇说,打电话也是流调中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电话里,需要详细地知道对方近期每一天的详细情况,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轨迹。若对方不确定,就需要进行多方核实,经常是打电话打到耳朵发烫,嗓子发干。而这只是一个人的行动路径,要“画”出完整的传播链,还需要将所有病例和相关人员的轨迹和时间线全部对上,工作量十分巨大。对于刚入职的乔华宇来说,没有留给他过多的适应时间,便投入到紧张的流调工作中,结束夜班轮班的乔华宇声音沙哑,挂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
同时,根据流调收集的信息,流调人员也需要尽快抵达现场,对相关场所的布局、位置、人员等信息进行再调查。4月3日,商河县报告一例确诊病例。济南市疾控中心应急队队员张涛第一时间赶赴商河,“流调就像‘侦查’,比如感染者及密接人员去了一家餐厅吃饭,我们需要知道他当时坐在哪张桌子上,周围的人多不多,距离多少,甚至餐厅的空调是中央空调还是台式空调。”张涛在商河县一街道进行现场流调时表示。
全员上阵!冲在“防御”最前线
来即能战,战即能胜,相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济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甘当“负重者”,勇当“逆行者”。此轮疫情发生以来,济南市疾控中心所在济南市公共卫生大厦的十几层楼几乎再次“空”了,流调、消杀、采样、检测等,不同领域的疾控专家大多下沉到基层,或驻点工作,或辗转于各个区县协助指导防控工作。
济南市疾控中心主任阮师漫带领济南疾控人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投入一场场“主动仗”中,“跑在病毒前面,站在人民的前方,是疾控人地使命,也是疾控人的职责。”她说道。作为冲锋前线的应急队员,她率领济南全市疾控“尖刀班”,始终活跃在“防御”最前线。
“现在和同事难得见了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注意休息’。‘吃了吗’也不再是单纯的寒暄,而是真诚的问候。”一位疾控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即使这样,大家还是精神抖擞,不放松、不止步、不停歇,坚决彻底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