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济南消息 4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成效,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气候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
省气象局副局长曾沁介绍,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最新评估显示,全球气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暖,这种增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增温效应。目前全球表面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了1.09℃。随着大气温度的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会明显增加,其内蕴藏的能量和水汽循环加剧,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从增暖速度上看,我国大于全球平均,山东大于全国平均。”曾沁说,我国1961年建成较完善的气象观测网,观测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10年增暖0.26℃,山东每10年增暖0.31℃,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20℃/10年)。气候变暖速度从90年代明显加快,最近10年山东平均气温达到14.0℃,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6年均出现在最近10年。
曾沁说,从地域上看,我国北方降水在明显增多,年平均降水每10年增加39毫米。我省降水也在增多,平均每10年增加10毫米,但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鲁西北在变湿,半岛呈现干旱化趋势。
交通运输是应对气候变化、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领域。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赵方德介绍,山东新能源运输工具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均超过90%,清洁能源货运车辆发展到2.7万余辆,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5.68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站200余座,沿海港口建成岸电设施181套,京杭运河沿线船舶聚集区基本实现了岸电设施全覆盖。
赵方德表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和联程运输发展,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