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正在协助社区核酸检测的工作,有点忙,稍后我们再联系吧。”隔着电话,就能感受到采访对象杜芳的忙碌状态。趁着给居民检测完休息的空,杜芳终于有时间接受采访。提及当了几次志愿者,她说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从学生时代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起,她便与“志愿者”三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近这次,便是参加所在社区——济南市天桥区药山街道天福苑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通讯员 王金峰
曾主动奔赴武汉防疫战场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杜芳正与丈夫在湖北老家过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所在的社区最终进入了全员居家的防控模式。杜芳立刻想到,若是所有人都居家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该如何保障?便主动请缨,穿起防护服,做起社区“配送员”。
每天固定时间,超市将社区居民订购的商品送到指定位置,杜芳和她的志愿者小伙伴们按照早已划分好的责任区,将商品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志愿者们各司其职,互相之间并不熟悉,但每次看到另一个“大白”,都会倍感亲切,热情地打个招呼。
就这样,“配送员”的工作,杜芳一做就是两个月,终于迎来了社区解封。解封后,她又加入了居民自发组织的“测温员”队伍,在社区出入口为居民测量体温,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济南疫情出现了反复,看到核酸检测的消息,杜芳意识到,她得“站出来”了。于是,她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相关负责人,问道:“你们需要志愿者吗?”得到的自然是肯定的答复,她便又一次穿上了防护服。
嗓子哑了也不敢多喝水
穿上防护服,上洗手间就成了难题。杜芳每次都是早上七点左右就到达检测点,有时要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多,中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轮流吃饭、休息。
“不要上洗手间,太麻烦了。”为了节省时间,更为了不耽误其他人的休息时间,杜芳连水都不敢喝,常常是靠早餐一小碗粥的水分支撑一上午,一瓶水放一整天都不见少,只有渴到极点的时候才敢抿一点润润唇。
不敢喝水,可话更不敢少说。“如果少问一句,可能信息就登记错了。”为保证信息登记准确,杜芳总是不厌其烦地仔细询问居民各种细节。
作为志愿者,每天要说的话,远不止这些。虽然杜芳负责的主要是疏导、扫码、登记工作,但每次到了检测点,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也成了她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一整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嗓子都哑了。
有时志愿者工作需要一直站立,回到家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有时遇到高温天气,橡胶手套包裹的双手被闷得泛白……相比在湖北时的志愿工作,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辛苦得多,但杜芳从没想过要放弃。
再苦再累她义无反顾
看到杜芳如此辛苦,亲近的朋友常劝她说:“你上有老下有小的,何必呢。”可她却说:“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看着新闻里许多家庭负担比自己更重的防疫人员依然冲锋在一线,她更坚定了信念——“别人可以,我也可以!”
也有些不理解志愿者工作的人得知杜芳做志愿者之后会质疑。在这些质疑的声音中,她犹豫过,也曾想过退出,但转念一想:“为什么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够了。”正是靠着这股冲劲,坚持到了现在。
志愿者做久了,感受到更多的,还是温暖。很多人看到“大白”都会说一句“谢谢你”,也有些老年人在杜芳工作间隙亲切地问:“孩子,吃饭了吗?”这一声声温暖的问候,每次都能触动她心底那块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