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研人,我对自己有两个定位,首先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其次我是一名科技管理者。”去年,在济宁市召开的一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会议上,企业家代表——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辰欣药业”)董事长杜振新说出了这句话。
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技术员出身的杜振新,带领辰欣药业这家诞生于孔孟之乡的老牌药企,从一个“街道企业”成长为从事医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性制药企业,跻身国内大输液行业头部阵营。在本报独家编制的《2021山东创富榜》中,杜振新凭借8.63亿元财富值位列榜单第304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杜姿霖
“最年轻”的厂长
辰欣药业的前身,要追溯到1970年成立的济宁市第三制药厂。1988年,21岁的杜振新从新疆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便踏进济宁市环城北路19号,开启了和辰欣的风雨同舟之路。
因为所学专业缘故,进入济宁市第三制药厂后,杜振新被分配到已改编为济宁市医药集团的研究室,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
1990年,已经从事两年技术研究工作的杜振新开始接触市场调研,并在任职技术开发科科长时,独立承担全国药品市场的调研工作。
1992年,济宁市一、二、三药厂划归鲁抗集团核心层成员厂。1994年,杜振新27岁那年,因老厂长工作调整,时任厂长助理的他,被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公司任命为济宁第三制药厂厂长。“那个时候就是赶鸭子上架”,杜振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称,正在北京开拓市场的自己,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回到济宁投入到厂子的接管工作中,杜振新也成为当时济宁地区注册企业里最年轻的厂长。
当时的中国药企行业,新产品不断上市、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在市场打出一副响亮的好牌,杜振新决心推动企业改制。
1998年12月26日,济宁市第三制药厂更名为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同一天还举办了输液、水针车间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庆典仪式。
“改制,真正面向市场企业才更有活力,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杜振新曾说。2000年,杜振新的改制目标完成,员工全持股、经理班子持大股,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企业更加有活力,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改制目标完成后的第二年,公司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亿元。也是在这一年,杜振新把目光瞄向济宁高新区,在济宁高新区同济工业园内350亩的新园区建立高标准软袋输液车间,引进4条国内最先进的玻璃瓶输液生产线,率先引进德国普洛麦软袋包装输液生产线。
也正是这一决定,让辰欣药业在大输液的竞争中较早找到“蓝海”。
推陈出新的成长之路
“辰欣辰欣,就是‘推陈出新、诚实守信’。”这句话,杜振新常挂在嘴边,在多个公开场合,杜振新也频频提起“创新”二字。
据了解,改制成立之初,辰欣药业以仿制药为主,探索药品规格、剂型改造的途径,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这为年轻的辰欣药业赢得了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也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
数据显示,2013年,辰欣药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跻身国内制药企业50强。从年销过亿到35亿元,这巨大的变化同样来源于“创新”。
多年来,辰欣药业坚持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之路,每年和国内20余家优秀的科研开发机构签约合作开发仿制药,每年申报仿制药产品40余个。为开发技术难度高的一类新药和生物药,还先后与全球各地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近30项新药开发合作合同。
此外,辰欣药业积极开展化学制剂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涵盖大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等5大剂型202个品种共340个规格。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400多个药品批准文号,涵盖普通输液、营养型输液、抗肿瘤等领域。
除药品技术创新外,辰欣药业还通过并购涉足更多领域。2015年,辰欣药业的母公司,成立于2010年的辰欣科技集团收购济宁古槐药店,控股原济宁锦佳医药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医药零售连锁行业。
杜振新在接受国内一媒体采访时表示,“辰欣药业未来肯定是走创新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大输液行业,要往抗癌药、心脑血管药等方向发展。”
不过从近些年的年报来看,大输液产品一直是辰欣药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具体来看,2019年,辰欣药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1.1亿元,其中“大输液”营业收入为21.3亿元,占比54%,毛利率为48%;2020年实现营收36.74亿元,其中大输液实现营业收入为18.61亿元,占比50.8%,毛利率为47.7%。2020年,辰欣更是凭借8.8亿袋/瓶的年产量,跻身国内大输液行业的头部阵营。
一波三折上市路
2017年9月29日,辰欣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从一家“街道企业”到如今走上资本化之路,走在国内药企前沿的辰欣,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09年,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就显现上市意图。彼时,杜振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资本运作已在进行中,目标是A股主板。”
2011年7月1日,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更名为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后的辰欣药业,正式筹划上市,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但因A股IPO暂停以及排队缓慢,辰欣药业的上市进程并不顺利,直到2014年才正式开始预披露,不久又宣布主动中止IPO。
2015年3月,宣布重启IPO的辰欣药业被证券业协会组织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十次抽签仪式抽中,同年7月因A股市场剧烈波动,IPO进程再度暂停。
2017年初,辰欣药业进入“预披露更新”环节,随后又主动撤回申请,原因为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2017年9月,辰欣药业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终于走进“资本的大门”。上市仪式上,杜振新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打造民族医药品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医药标杆企业。”
辰欣药业官网上显示,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用于科技研发投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下降,分别为3.26亿元、3.11亿元和3.09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56%、7.55%和8.41%。据了解,该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创新药的研发、一致性评价、重点产品的仿制等方面。
从小药厂走向国际化经营
除了持续不断的投入研发创新产品和高精尖仿制药制造,积极开拓国际化发展战略也是辰欣药业推动企业发展的秘密之一。在杜振新看来,国内医药企业要在研发上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敦促医药行业不断创新。谈到企业“走出去”,杜振新深有感触。他认为,医药企业不能只局限国内,还应重点向国外发展。
2020年12月,辰欣药业其美国 FDA申报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美国仿制药申请获得批准,为其制剂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如今,辰欣药业还投资数亿元,建立符合欧美CGMP标准设计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基地,主要负责高端固体制剂的国际运作。
此外,辰欣药业近年来的股权变动,也持续引起市场关注。
2021年11月,杜振新完成了对辰欣科技原股东刘霁持有的部分辰欣科技股权的收购,变更手续完成后,杜振新间接持有的辰欣药业股权比例从23.49%增加至23.76%。
2022年1月10日,辰欣药业再次新增对外投资,新增投资企业为天津辰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比例100%。
今年4月8日,辰欣药业控股股东辰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解除股份共计800万股,本次股份解除质押后,辰欣科技集团累计质押股份数量约8171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9.32%,占公司总股本的18.02%。
技术出身的杜振新仍旧同时任职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辰欣药业如何在他的带领下,借助“资本翅膀”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