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让酸浆豆腐制作技艺代代传

2022-4-11 10:54:45 来源:山东商报

  传统手造技法凝聚着一代代手艺人积累的智慧,在时间流逝中成为宝贵的财富。经过无数次历练、检验的工序,无需深入探求其中的科学道理,仅凭口味和口感便可以俘获人心,完成实力的证明。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茶业口村,仍然沿用传统手造技艺制作酸浆豆腐的李记隆乾诚豆腐坊,凭借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正不断扩大影响力,传递着山东手造的魅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李记隆乾诚豆腐坊豆腐制作现场 (受访者提供)

 

  延续传统手造技艺


  
  24岁的李硕是李记隆乾诚豆腐坊的第七代传人。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继承家中的传统豆腐制作技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曾经已渐模糊的记忆与如今仍四处弥漫的豆香相互陪伴,挥之不去。奶奶和父亲总在豆腐坊中不停地忙碌,为一家人的生活而操劳,一块块白白嫩嫩的酸浆豆腐也成为承载幸福生活的寄托。在豆腐世家长大的孩子继承衣钵似乎顺理成章,但现实是做传统豆腐实在太过辛苦。


  民间流传这样的俗语,“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软嫩可口的豆腐背后,是手艺人付出的难以想象的辛苦。与过去相比,即便李家的豆腐坊中有了能够替代人工推磨的电磨,也添置了可以快速烧开水的锅炉,但手造豆腐仍不是一份轻松活计。


  “通常每天晚上10点,我们就要开始泡黄豆,2小时后,在凌晨时分开始磨豆糊。等一切工序完成,豆腐做好时,就到了第二天早上5点多。”李硕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一粒粒干燥的黄豆,变身成水嫩的豆腐,期间要经过泡发、磨糊、杀沫、过滤、煮豆浆、点酸浆、压包等多道工序。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传统手艺人的心血和努力。依仗着历代相传的技法,匠人对美食极致的追求,手造产品被赋予灵魂,并在如今的市场中仍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与其他加工工艺不同,我们完全是靠纯手工的方式将豆糊中的泡沫消除,这是我们家的独门秘诀。虽然耗费时间,但能让豆腐保持更好的口感和味道。”李硕说。


  在自家的豆腐坊中,李硕年近八旬的奶奶仍然闲不住,哪里需要搭把手,便过来帮忙。在以往的暑假中,即便李硕常帮着家人做豆腐,但真正进入豆腐坊工作的初期,他依然对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感到不适应。奶奶做了一辈子豆腐,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这份手艺。擦去汗水的李硕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曾经做豆腐的一代人大多已过退休年龄,这份工作又太辛苦,鲜有年轻人愿意继承。如果我不坚持,咱这传统手艺就传不下去了,去哪里还能吃到这样好的豆腐呢?”

 

  延续上百年的美味秘诀

 

  茶业口村甘甜清澈的无污染山泉水,是成就李家酸浆豆腐优秀口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选取山东本地富含蛋白质的黄豆作为原料,也为这份豆腐增添了品质的保障。在李家的豆腐坊中,豆腐的制作流程和工艺严格遵循传统。经过岁月累积、代代相传的技能,成为手造产品饱含魅力的秘诀。在每一次双手的触碰中,食物的风味进一步丰富,所传递和承载的感情便多了一分,烟火气也浓厚了一层。在众多手艺人的坚守中,山东手造的品牌也愈发闪亮,展露出鲜明的特色,凝聚着匠人的温度。


  在李硕看来,做豆腐并不难,难得是将豆腐做得好吃、受欢迎。火候的掌握、时长的控制、手法的轻重……无不影响着品质。除对传统技艺的充分坚守,对良好原材料的悉心挑选,李家的酸浆是形成这份美味的重要“助力”。“制作豆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点卤让豆浆凝结成块,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脱水工作。其中,常见的有通过盐水、石膏、葡萄糖内脂等方式进行点卤。我们家使用的,是一直流传下来、没有改变过的酸浆。”李硕说道。


  制作豆腐时过滤留下的白浆,在温度、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经过自身中乳酸菌的发酵,便成了酸浆。使用酸浆点卤的豆腐,便是酸浆豆腐。每次用酸浆点卤后,留下小部分,再添入新的白浆进行发酵,就成了第二天的卤水。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酸浆,李家人细心呵护。一方面,要保证其干净,不被其他菌种侵入;另一方面,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保证乳酸菌的繁殖。


  一年365天,李家的豆腐坊每天都不停歇,在夜晚与白昼的轮回中,完成一次次手造技艺的延伸。即便在过年期间,一家人也要亲力亲为生产豆腐,满足当地百姓吃豆腐饺子习俗需求的同时,也为一缸凝聚着上百年历史的酸浆延续不息的生命。


 

  手造产品的扩大化发展

 

    李家酸浆豆腐的制作方法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如今,在祖孙三代人的勤劳工作中,极富山东地方特色的手造产品正开出茂盛的花朵,把纯正的豆香送上更多百姓的餐桌。对传统手艺,李硕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附近地区若有人想来学习酸浆豆腐的制作方法,李硕便免费教授,甚至还会送上一份酸浆作为后续发酵的“引子”。“因为我想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独特的酸浆豆腐。再次,我想让传统手造技艺更广泛地传承、活化。更重要的是,若让酸浆豆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让更多人接受、喜欢它,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李硕表示。


  做酸浆豆腐,是李家人割舍不掉的一份深厚的情怀。看到后辈不仅继续走上传承之路,还将产业实现扩大化发展,奶奶更是由衷地高兴。奶奶年轻时卖豆腐的木碗、扁担等老器具从未舍得丢掉,在摩挲之下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李硕索性在豆腐坊中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将传统手造工具、器物等陈列出来,有人来参观时,便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过去,没有充足的黄豆供应是做豆腐最大的难题,百姓就用自家少量的豆子置换做好的豆腐。每逢农历新年豆腐需求量大时,奶奶一天才能用上20斤黄豆,逢大集会做10斤,日常则更少。如今,在李硕的带动下,李记隆乾诚豆腐坊采用“公司+作坊”的模式,实行“压批付款”方式与30家作坊建立了合作关系。李硕先提供黄豆,作坊负责采用传统方式制作酸浆豆腐,随后公司进行统一收购与经销。在配合下,他们平均每天消耗450斤黄豆,能够生产1000斤酸浆豆腐。


  谈到手造豆腐未来的发展计划,李硕也有自己的目标,“我想在附近筹备建立黄豆示范基地,乡亲们种植豆子可以增收,也可以为豆腐坊和作坊提供优质原材料。另外,我还想在豆制品深加工方面进行尝试,生产豆干等豆制品。”在时代的变化中,山东手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走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