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站在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确保沾化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长久造福群众。去年,在沾化冬枣“品质创优、品牌引领”高端发展论坛上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坚定地表示。
据悉,2021年,沾化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了《沾化区推进冬枣产业实现赶超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冬枣产业以增加“沾冬2号”面积、增加设施栽培面积为重点,以提高枣农收入、提高产业效益为目标的“双增双提”工程,全区新发展设施大棚面积2.09万亩、品种改良1.03万亩,实现枣农增收10%以上;下洼镇枣农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与去年相比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沾化冬枣
构建“1+3+10+N”发展新格局
沾化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着力构建“1+3+10+N”发展新格局,即以下洼镇为重点,打造1处万亩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永馆路、滨东路、海天大道3条主干线两侧枣园为重点,打造3条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隆起带,每个乡镇(街道)新建或提升1处100亩以上的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区打造10处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推广大下洼村合作社生产模式、大流村张亦明家庭农场模式、龙滨农业“企业+基地”模式;打造N处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点。
沾化冬枣主产区下洼镇把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规划制定了“567”冬枣产业“二次创业”发展思路。“5”是指制定“五字”规划,按照“点、线、片、园、区”五字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细化任务目标;“6”是指明确“六大”目标,发展设施大棚8000亩,嫁接沾冬2号4000亩,实现沃土工程标准化种植5000亩,建立出口基地3000亩,招引培育龙头企业3家,建立10个高标准示范园区;“7”是指强化“七项”措施,成立专班、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强化技术培训、做好品牌宣传、强化销售推介、招引龙头企业。
该区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发展冬枣产业倾斜,大力实施政策拉动。2021年共争取1.29亿元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冬枣产业发展;设立了2000万元的“沾化冬枣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对新改良“沾冬2号”、设施栽培的农户,每亩给予2000—10000元补助;持续实施沾化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政策,已发放资金7027.9万元,正在办理贷款手续的资金5300余万元,预计贴息1060.1万元。为加快推进万亩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下洼镇制定奖励政策,按照每亩地2.3万元标准建设钢架大棚,农户只需自己承担1万元。
以“设施栽培+品种改良”为黄金搭档
沾化区推进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的坚定决心、务实举措像一颗火种燃起全区上下的干劲和热情,全区冬枣设施栽培、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全面铺开、持续发力,尤其“设施栽培+品种改良”被誉为黄金搭档,为冬枣产业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该区在沾化冬枣研究所打造沾化冬枣产学研示范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及推广。其中,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冬暖式大棚、棉被延熟棚、智能阳光温室、普通防雨棚等示范试验棚,2021年新发展设施大棚面积2.09万亩,总面积达到5.1万亩,实现沾化冬枣从6月份至11月份成熟上市,延长了货架期,提高了沾化冬枣市场占有率;年内改良推广“沾冬2号”1.03万亩,总面积达3万余亩;与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研发团队合作,进行新品种研发推广,研发储备新品种5个。
按照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三减三增”标准化生产要求,沾化冬枣栽植密度被控制在每亩56株以下,冬枣园亩产量控制在2000斤以下;大力推广沃土工程、滴灌、生物防治、物联网、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累计实施“沃土工程”5.37万亩,全区认证绿色食品8个。
在示范园区建设上,沾化区加快推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老园区改造提升,每个乡镇(街道)按照建设1处100亩以上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要求,打造了13处规模大、标准高、带动性强的示范园区。
同时,沾化区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推广“统一生产指导、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营销分成、统一品牌宣传”和“自主技术管理”的管理机制,加快提高枣农组织化程度,解决“碎片化”种植问题。目前,已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740余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个、市级示范合作社9个。
沾化冬枣坐上电商“直通车”
2019年,沾化冬枣成功入选世界军人运动会直供水果,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到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沾化冬枣以“一枣一世界”的新形象又令广大消费者耳目一新,创意十足的沾化冬枣版“福枣盲盒”把“枣升职”“枣加薪”“枣脱单”的祝福和“枣回家”“枣睡觉”的关怀十分打动人心。
在打响沾化冬枣品牌形象的同时,2021年,沾化区多点发力,强化与多个电商平台的联系对接,依托全区3万家冬枣销售电商、微商,带动形成全民电商销冬枣的局面;建立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冬枣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出口枣园备案登记数量,成功出口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
刘春波是一名90后,2017年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天津的央企工作。然而工作了不到1年时间,刘春波还是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创业,跟另外两个发小干起了生鲜电商。
“往年沾化冬枣根本不愁卖,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就有大批果商提前来到山东沾化,看果园,订果子,市场价格也是节节攀升,果农的钱包也鼓起来了。”刘春波告诉记者。
但去年受降雨又降温的天气和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一直不愁销路的沾化冬枣在收获季遭遇大麻烦,很多往年的客商都没来,导致冬枣销路受阻。即便是把价格压到了种植成本以下,仍有大量冬枣卖不出去。焦急的果农们找到了刘春波。
看到家家户户堆积如山的冬枣,刘春波急了。如果单从商人的角度考虑,他完全可以放弃冬枣转做其他时令果蔬,但刘春波没有。“我们创业的初心就是要把家乡的好东西卖出去,这次冬枣销路受阻正是体现我们创业价值的好机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一个刚刚起步不久的电商新人来说,想要力挽狂澜绝非易事。于是,刘春波找到了京东旗下生活消费商城京喜。
京喜APP生鲜经理何洁珊告诉记者,接到商家信息后,他们立即成立了一个由6人组成的沾化冬枣项目小组,第一时间奔赴冬枣产区,了解冬枣品质和果农实际困难。
“我们发现去年冬枣尽管受天气影响在甜度上较往年稍有差异,但整体品相和口感还是有保障的,而且价格也比往年更有竞争力,只要找准目标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何洁珊说。
据介绍,去年双十一大促期间,刘春波在沾化冬枣产区现场的打包点从1个增加到4个,工作人员也夜以继日的忙活,凌晨3点前几乎就没睡过觉。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刘春波的网店在短短3天时间内完成了约20万单销售,每单均重5斤,总共1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