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局出台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海洋强省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对海洋的向往和需要,瞄准深海、极地、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山东半岛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区,打响“山东海工”品牌。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瞄准深海、极地、绿色、智能发展方向,打响“山东海工”品牌(资料图)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15.1%,增幅居全国首位;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的8.9%、9.4%和9.1%,分别居全国第4、第3和第4位,游艇出口量、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70%以上。先后交付了新一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首制船“天津”号等国际领先船型。“蓝鲸1号”“蓝鲸2号”成功承担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任务,世界最大吨位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国内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1号”在山东省总装交付。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重点聚焦五大装备,着力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推动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规划,重点发展的五大装备分别是特色高端船型、海洋能源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能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
着力实施的五大行动包括: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持续增强全行业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制造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数字化造船、推行绿色造船、发展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进产业链条优化,做优大型散货船、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特色邮轮和游艇、绿色内河船舶、海洋油气开采装备、船用动力设备7个优势产业“强链”,做大深远海养殖装备、海上风电装备2个新兴特色产业“建链”,提升研发设计、服务保障2个能力“延链”,构建1个支撑能力强的配套体系“补链”;同时,还应培育质量品牌,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扩大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姮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