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借灾难营销人血馒头何时休

2022-3-27 7:28:12 来源:山东商报

        漠视良心,违反法律,以突破底线的方式“蹭热度”、吸引流量,大搞灾难营销,于情于法皆不容!生命不容亵渎,法律不容试探,灾难面前,请务必守住人性底线!

 

        东航MU5735航班3月21日于广西梧州上空突然失联,最终确认坠毁,当时机上有旅客123人、机组9人……132个鲜活的生命让人牵挂,让所有人扼腕痛惜,无法接受。

 

        坠机主要撞击点基本确定,最深处约20米左右;一部黑匣子被找到,但破译仍需时间……随着一场场发布会通报的关键信息,我们期待能有奇迹发生。

 

        就在全网揪心痛心的时候,却传出引发众怒的新闻:

 

        安徽星舞蹈公司、文居地产公司制作了含有失事航班元素的宣传海报,通过公司员工群、朋友圈转发散播;山西山江村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此为背景制作宣传广告,文案称:愿MU5735航班的亲人平安归家,而海报下方则标注了楼盘信息,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对外发布。

 

       此外,据报道,该航班被确认因故未登机的仅有两人,但却有20余人为吸引流量在短视频及社交媒体平台上自称因故未登机;一个名叫“小白评测”的公众号,也借助这次事故蹭热度;还有极个别网友在网上发布幸灾乐祸、调侃灾难等不当言论;甚至还有保险公司趁机卖保险,微商蹭热度卖货……

 

        面对这些消费灾难、击穿底线的极恶劣行为,南方都市报社论指出,这些恶行缺乏对生命的基本尊重,也必然不会达到其希望的营销或吸引流量的目的,只会引来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上游新闻评论指出,任何灾难和事故,绝不能成为营销的工具,这是企业营销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如此消费灾难博取关注,不免给乘客及机组人员亲属造成二次伤害,可谓吃相难看、三观不正,必将遭到消费者的唾弃。

 

        这些企业和人竟然如此毫无底线,实在令人发指。果然,几家涉事公司很快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公司负责人被约谈,并进行“从严从快”处罚;调侃坠机灾难账号被相关网络平台禁言处置……看到这些快速跟进的处罚和监管,真是大快人心。

 

        毫无疑问,如此无底线的大搞灾难营销,涉事企业不仅丧失了社会责任感,还涉嫌违法。根据《广告法》第九条第七款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对违反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一并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早已明确划定红线,但为何灾难营销仍然屡见不鲜?仍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呢?澎湃新闻评论文章分析道:究其根本是企业只一味追求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灾难营销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小,不足以震慑涉事企业。想要遏止此类事件,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硬性约束。

 

        这种“人血馒头”事件何时才能结束?新京报评论文章建议,针对此类恶劣现象,各地有关部门及时出手进行制止,遏制了事态的进一步蔓延,其效果无疑是显著的。而在对此类恶劣现象进行处理的同时,有关部门不妨以案释法,督促相关企业提升“尊重生命”的意识,绝不能放任这种行为屡屡出现,刺激公众的神经。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在接受《上海法治报》专访时表示,“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社会公众应有担当和表率。一定要通过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营销手段来塑造企业形象,绝对不要消费灾难,不要把注意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在这个人人都可做“媒体”的时代,部分博主竟然借机蹭话题炒作,对此,范玉吉教授明确表示,现场拍摄残骸、证件,在当事人未同意的情况下“曝光”家属的悲痛场面,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权、侵犯肖像权以及个人信息等。

 

        可见漠视良心,违反法律,以突破底线的方式“蹭热度”、吸引流量,大搞灾难营销,于情于法皆不容!生命不容亵渎,法律不容试探,灾难面前,请务必守住人性底线!

 

         ◎ 潘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