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一双布鞋,留住老城记忆

2022-3-16 9:44:03 来源:山东商报

       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张东国王立珍夫妇的生活状态一如今日模样:没什么事,就做做布鞋。晌午的阳光透过陈旧的纱门,几声零散的敲打声从屋里传来。一门布鞋手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支撑着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也见证了一个老城区的变迁。外形简朴的老鞋铺里,如水的日子如此涤荡开来,一双双礼服呢布鞋也伴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去往更远的地方。如今,做鞋的两双手已然苍老,但这门手艺还在继续着青春。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实习生 陈嘉慧 发自聊城临清

 

 

透过张东国双手中的布鞋,我们可以看到匠心传承的坚守

 

       百年老字号

 

       砖红色的木门,绿色的纱网,阳光下,黑色的牌匾上“东盛隆”三个金色大字闪烁。门前,一张长板凳上,摆着几双黑色布鞋。饱经沧桑的墙壁透露着这个店面的岁月痕迹。这是当地名声在外的百年老字号“腾通鞋铺”,和这条老街巷里的其他老店一样,斑驳的模样里,有着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


       正午时分,张东国坐在门后,和往日一样空闲就做些活。黑色的帽檐下,白发已然遮不住。他穿着墨蓝色的外套,腿上搭着一块布,熟练地把鞋帮套在做鞋的模具上,然后用钉子钉牢。他的妻子王立珍戴着眼镜,坐在椅子上处理鞋帮。


       环顾四周,满眼都是做鞋的材料和工具。根据墙上的牌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张东国和王立珍的礼服呢布鞋制作技艺,被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这叫礼服呢鞋。鞋是礼服呢面料,鞋底材料有的用牛皮底,有的是千层底。牛皮底相对便宜一些,用针线纳的千层底鞋脚感更软,用工较多,价格上相差20元左右”。张东国介绍说,礼服呢皮底鞋看起来好似一个样,其实有很多种类,也分男女不同类型。

 

       传承老手艺

 

       “哐、哐、哐”……张东国把鞋放在一个名为“铁拐”的工具上,不时把一根根小钉子把鞋帮的边缘与鞋底钉合。“主要是熟练,也没什么巧妙的地方。”张东国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礼服呢布鞋)手艺是道光年间传到临清的”,后来在临清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他和妻子在临清老城的街边开店已经几十年,当老城的模样已在时光中逐渐变得沧桑,这间看似普通的平房里,透过夫妻二人的双手,偶尔制鞋的叮叮当当声中,一门手艺就这样传承下来。


       “翻鞋”,即把缝制好的鞋从“铁拐”上取下后翻过来,经稍加处理,一双新的礼服呢布鞋就基本完成了。为了让鞋子更加美观,张东国还会选择给鞋底上油。最后,把鞋子晾干就是成品了。从鞋面、鞋帮的裁剪,到鞋底的制作,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还是那句话,买一双鞋很简单,做起来麻烦。”一天下来,夫妻俩大约能做四五双鞋。这样一双纯手工布鞋,“皮底的75块一双,布底的95块一双。”


       一双双礼服呢布鞋做好之后,都有秩序地摆放在货架上。不少新鞋需要用“撑子”把鞋撑起来,“撑子”往往是木头之类的东西,与布鞋的大小相契合,使其保持稳固的鞋型。

 

       坚守老味道

 

       张东国夫妇今年都58岁了。他们一边与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交流,一边十分熟练地做着手里的活,慢慢向记者讲述着礼服呢布鞋的制作手艺,以及自己与礼服呢布鞋相伴至今的经历。


       “我做这个鞋有三十来年了,是家传手艺。以前,小辈都跟着老辈干这个,到现在好几代人了。”王立珍对记者说,“我娘家都干这个,从我爷爷到我父亲一直做这个。”后来,张东国跟着王立珍的哥哥学的做鞋手艺。另外,王立珍的兄弟们也在别处开了鞋铺,“虽然字号和我们不是同一个,但也相当于是一家子的。”


       夫妻俩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礼服呢布鞋的优点:“这双鞋穿三天也不臭脚,很透气。”张东国提到了一位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他当年来临清演出,就爱穿这个鞋。”


       多年后,“腾通鞋铺”还在开,曾经繁华的街市已换了一番光景。“当年,咱这生意可算行,这儿也是兴旺发达的地段,很多人都在这住。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慢慢就都搬走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坚守,才留住了这片老城区特有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