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谈“山东手造”

2022-3-10 7:55:08 来源:山东商报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就“推进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加强乡村文化与道德高地建设”等进一步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文化、经济乘势而上,进一步发展发挥好传统工艺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在提出相关提案的同时,潘鲁生联系山东发展实际,形成了关于“山东手造”助力乡村振兴的认识和思考。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

 

         山东传统工艺优势明显

 

        “当前,全国范围内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加之数字经济发展、网络电商普及,国货国潮国风蓬勃兴起,传统工艺呈现新的发展优势。统计显示,在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老字号中,具有非遗要素的老字号为822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字号中,传统技艺类占88.6%,且目前已有5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入驻淘宝平台。”潘鲁生介绍说,山东是传统工艺大省,工艺品类全,发展均衡,基础雄厚。据统计,在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目录中,我省20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全省黄河流域范围内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名录项目103项,省级名录项目307项,市级名录项目1520项,县级名录项目2997项,分别占全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名录项目总数的45%、41%、36%、23%;现有国家级传承人49名,省级传承人231名,市级传承人1404名,县级传承人3014名,分别占全省各级名录总数的54%、52%、54%、38%。

 

        利用小手艺创造大财富
    

       “从长期调研情况看,乡村是美丽的家园,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是生产的基地,是生活的田园。”潘鲁生指出,乡村是民间文化创新创造的宝库,传统工艺等富有创造力的“匠人”文化艺术样式在乡村。“ 从《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看,2021年共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带在天猫年成交过亿,传统工艺文化赋能经济及区域发展的优势不断显现。”

 

        所谓“小手艺创造大财富”,解决的不只是村民脱贫致富问题,更是为应对空巢留守以及产业调整过程中农民工回流等问题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比如,临沂的柳编工艺产业,带动当地杞柳种植、加工、贸易、产品配件以及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行业辐射的规模效益,助力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发展生产、就业致富,产业兴旺、家庭和睦,人们有了乡土的归属感,也减少了外出打工造成的老人、孩子留守问题。这其中90后小伙孟祥君从北京辞职,回老家创立了品牌淘宝店“维内”,用传统草编技艺加入新潮元素制作各种时尚包包,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这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山东手造”打造品牌优势

 

        潘鲁生表示,当前,省委宣传部等出台《“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为把握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创新性、提升性、联动性发展做出了科学规划,形成了“山东手造”的发展策略和方案。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要部署,打造“中华传统工艺博览会”等系列平台,发展手造产业,将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工艺振兴,促进和带动乡村振兴,实现手艺文化对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在生态化、创意化以及“文化IP”赋能化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广阔空间。

 

        “相信以‘山东手造’为重点,汇集全国优秀手造品牌资源,将实现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走向现代手工制造产业,从供欣赏的工艺品走向生活日用品,从重视工艺大师走向全面关注一线工匠,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作坊工场,从‘来样加工’的代工走向自主设计品牌,从单一经营走向网络多种经营,在服务生活、创造价值中实现中华传统工艺振兴。”潘鲁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