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2-3-10 7:16:44 来源:山东商报

         省政协第二场“政协委员云访谈”如期举行。王树理、樊庆斌、孔维克、杨朝明四位委员与十余家媒体记者再度相约山东省政协组织的政协委员“云访谈”。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激烈探讨。这次云访谈还特别邀请了三位群众代表向政协委员们提问,希望通过他们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到全国两会。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

 

         连续10年带来黄河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王树理今年的提案依然聚焦黄河。2022年两会,他准备了4份和黄河生态保护有关的提案,包括防止峡谷水土流失、国有企业参与黄河生态治理、建立国家黄河入海口多物种资源库、加大黄河滩区洼涝区治理等。这也是他连续第十年提交黄河有关的提案。

 

  在王树理看来,黄河从山东融入大海,像完成一个孩子的成人礼一样。“黄河裹挟着泥沙一路奔流而下,将很多稀有物种带到了下游的平原,比如柽柳、罗布麻、野生大豆等。”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也是黄河带给山东的一笔财富。王树理认为,建立国家级的黄河入海口多物种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华民族的一份责任,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一份交代。连续10年提交“黄河”相关提案,王树理做了大量的功课。2017年,他参加过一个“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历时32天走过了黄河全线。“走完黄河后给了我特别深的感触,说黄河和实地去走黄河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走过这一路加深了我对黄河的理解,发现了很多细节。”回想往事,王树理依然感慨万千。  

 

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

 

  访谈中,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结合儒家文化谈了自己对于黄河文化的见解。

 

  “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其实就是黄河文化哺育的结果。黄河流域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儒家的重礼文化和我们的重农文化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说传统文化、黄河文化、儒家文化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同时,杨朝明认为,文化是科技的先导,文化也需要科技的力量来传播。对于山东来说,既要发展科技创新,还要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为科技发展插上翅膀。

 

  他还就自己的提案谈乡村振兴。杨朝明说,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要建设乡村文化可以从读书入手,读书意味着开智,今年他带来了一份《关于以“书香家庭”带动“书香中国”建设的提案》。

 

  杨朝明认为,通过“书香家庭”建设,引导全社会注重家风、家教、家规,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通过“书香家庭”建设,建设“书香社区”,倡导耕读文化精神传承,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樊庆斌

 

         乡村振兴重在建立“造血”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郓城宋江武术学校校长樊庆斌在访谈中围绕乡村振兴展开对话,结合自己的提案和大家展开交流。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只有这样,乡村才能把人留下,甚至吸引人才流向乡村,乡村也就有了真正的造血功能。我们才能真正地留下乡愁的记忆。”樊庆斌表示。他还以郓城举例,有些村庄利用水浒文化和地理地貌发展特色旅游等产业,不仅为村民创造了收入和工作岗位,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现代化建设,“这样一来,乡村既得到了发展又保留下自己的历史文化符号。”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后不愿再回到相对条件较差的农村,而大多数的老人却不愿意离开农村,因而成了“留守人员”“空巢老人”。樊庆斌认为,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举。他建议在农村多建一些日间照料中心,根据现实条件可以利用起农村的闲置房屋,这样还可以做到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他还指出,要完善乡村教育,尤其是在师资力量配备上继续加强,多鼓励电影、戏曲等文化下乡,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

 

        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访谈中,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从金融方面谈自己对乡村振兴的建议。

 

  孔维克说,截至2021年底,我国涉农贷款余额是43.21万亿,同比增长了10.9%,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收。但当前农村的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不高、贷款的产品少、办理流程长等现象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他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保障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宽广的施展空间。因此孔维克建议,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中小型地方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民“面对面”的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渠道,加大科技、人才投入,不断开发适合农村的网络金融产品。

 

  依靠政府引导,构建良性互动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包括农户、农业合作社等各类经济组织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破解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