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不是朝夕形成,矫正和消弭也尚需时日。这既当有立法层面的倡导和规范,也需要社会共识层面的观念革新,更有待打破僵局的破冰与引领。选择从“公务员招考”领域率先突破,让其成为第一个打通的卡口,既有标杆效应,更有示范、引领功能。毕竟公务员招考既受年轻大学生青睐,也备受社会关注和舆论热议。
“不少单位,都有年龄限制,超过35岁换工作,真的好难。”开年招聘旺季,38岁的吴棉(化名)想找一份国企宣传、党建类文职,但“年龄35岁以下”这几个字眼,像一道门槛,将她阻隔在外。在职场,吴棉的困境并非个例,35岁的年龄界限,导致很多人对未来充满焦虑。这种职场危机,也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共鸣。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认为,可以先从公务员招考领域率先突破。(3月9日钱江晚报)
“35岁现象”由来已久。它虽纯属毫无任何规律性可言地人为划线,但却广泛且冥顽地流行于职场,构成“荣枯线”“天花板”,甚至酿成不必要的就业歧视、年龄危机和职场焦虑。今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再次聚焦走出“35岁危机”,更凸显其现实与紧迫意义。
破除“35岁危机”,显然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凝聚人心、以老带新和做大做强。而对于国家和社会则更有着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效应。当下年轻人从本科毕业到读完研究生再到工作两三年后渐趋稳定,年龄已近三十。学习深造本为报效国家、建功企业,结果刚要有所斩获,就面临“35岁”门槛。依据“十年磨一剑”规律,“35岁危机”就是一条毁灭人才、扼杀成果、浪费资源的荒唐线。
当下年轻人普遍晚婚晚育,“35岁”当属生儿育女高峰期。国家放开二孩三孩生育,就当同时破除“35岁危机”。试问,如果育龄妇女因担心年龄限制而陷入“内卷”状态,忧虑自己随时会被淘汰,还敢结婚生子吗?“35岁危机”不仅有害职场,更直接影响结婚率、生育率、职场投入度、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且与“延迟退休”的发展趋势相悖,已成重大社会隐忧。
“35岁危机”不是朝夕形成,矫正和消弭也尚需时日。这既当有立法层面的倡导和规范,也需要社会共识层面的观念革新,更有待打破僵局的破冰与引领。选择从“公务员招考”领域率先突破,让其成为第一个打通的卡口,既有标杆效应,更有示范、引领功能。毕竟公务员招考既受年轻大学生青睐,也备受社会关注和舆论热议。
2007年国家人事部在《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中写入“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年龄规定,或不无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对年龄结构的考量,如今早已时过境迁和今非昔比,学历不断提高、入伍年龄不断增大、退休年龄也在推迟,公务员招考的要求更严格,标准更精密,取消年龄限制应该不成问题。此举不仅不会造成招录质量降低,部分岗位录入有丰富社会经验者,甚至更能扬长避短、益于社会管理和服务民众。
◎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