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第十六条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休闲旅游该如何提升?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寇建伟
未来乡村旅游仍会迎来巨大的升级发展空间 本版摄影记者 周里
“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的前瞻描述
通过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乡村旅游”的前瞻性战略要求:
2017年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
2018年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2019年,再次提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
2020年的一号文件中虽然没有提到乡村旅游,但彼时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乡村旅游成为当年旅游业最大的黑马。
2021年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至2022年,一号文件再次点名乡村旅游,这次的关键词是“提升”。更为具体的表述是,“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此外涉及到的文旅内容还有,“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乡村旅游”表述的变化,也折射出当下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模式的变化。
“故乡的月”具体位于九女峰神龙大峡谷内,依山而建,傍水而立
乡村旅游的蜕变
回溯山东乡村旅游的发展,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赵玉宗博士将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萌芽阶段,旅游资源丰富或经济发展较快的部分乡村地区开始逐步开展旅游活动,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潍坊民俗旅游、长岛渔家乐旅游、烟台南山农业旅游等。
1995年-200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双休日、黄金周等假日制度改革成为这一时期山东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因。本阶段山东各地市纷纷结合自身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如烟台、日照的“渔家乐”风情体验游,淄博、潍坊等地的民俗旅游,寿光、枣庄等地的农业生产观光游,城市近郊的“农家乐”等。这一阶段山东的乡村旅游发展遍地开花,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在全国形成一定知名度。
2006年-2015年为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背景是,中央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从2006年开始,各地实施“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的工作方针。这一阶段,山东各县级地域几乎都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主体日益多元化,乡村旅游规划引领功能日益凸显,具有山东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完善。
2016年至今为转型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阶段。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山东,乡村旅游也成为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三项重点任务之一,201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提出至2020年的目标:把山东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一阶段,山东乡村旅游业态创新持续引领,充分挖掘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村等龙头示范项目。坚持顶层设计并推出行业标准,开展精品旅游镇村创建,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等。截至2021年底,获批全省精品旅游特色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5个,41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居全国前列。
这一期间,尤其是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希望通过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复苏,乡村旅游在当年表现抢眼,当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即为“旅游与乡村发展”。
即使不受疫情影响,从整体来看,国内旅游业也面临着从观光时代进入休闲度假时代,从景区化时代进入到旅游目的地时代,从简单的要素化时代向综合性产业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趋势下,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同样经历了这种蜕变,且在未来乡村旅游仍会迎来巨大的升级发展空间。
如何提升乡村休闲旅游?
无疑,在快速发展阶段,短板必然存在。很多乡村旅游开发仍停留在依赖自然景观的发展阶段,在产品层面,大量出现同质化严重的赏花采摘温泉农家乐,对在地文化的挖掘不够,产品开发程度低等问题。
如何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无论是“乡、野、奇、特、俗、老、优”还是“吃、住、乡、俗、特、康、购”等新要素提法,提升乡村休闲旅游都必须要深度融入,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田园生活、乡村文化、生活体验等要素的关照。
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值得关注,《规划》提出“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明晰了提升的路径。
一是通过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健全乡村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形成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多向提升乡村价值”。
二是发展乡村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在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
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规划》提出要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
四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的在地文化、多元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民居、农村文物、地名文化遗产和古树名木保护。继承发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点)”。
该《规划》指出,乡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规划先行,注重质量,从容推进。乡村旅游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