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济南市商河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商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小兵代表商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商河县将继续强化民生保障,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高质量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的新样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杨子葶
2月24日,济南市商河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商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小兵作报告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
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培植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实体经济塑成优势、跨越发展。”刘小兵说。
据介绍,商河县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高端生物医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为主攻方向,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20家。推动科源制药年内上市,力促磐升生物、科新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红日药业等项目建设,积极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开展产业协作,打造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力诺特玻等骨干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海耀新能源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促中交四公局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易通城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山水绿色智能建材产业园,鼓励支持本地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集群。加快建成金沙河面业、家家悦5.0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积极引育农业链主企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工业的延伸和协同效应,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提档升级,打造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同时,加快做强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打响温泉花卉特色品牌。建成“泉城花海”田园综合体、花卉特色商业街区,探索花博会展中心常态化运营模式,厚植济南市花卉产业研究院科创优势,办好济南市第八届花博会和第五届农博会,推广贾庄镇“贾洼模式”,全方位打造济南温泉花卉谷。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扎实做好合作社规范化提升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持续抓好郑路珍珠红西瓜、许商彩椒、玉皇庙番茄等特色园区建设,优化提升金沙绿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水韵龙桑”田园综合体,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此外,全力突破温泉康养产业。编制完善温泉康养产业规划,加快引进1-2个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引爆型项目。协调推动山东健康集团温泉康养小镇落地建设、北纬37°康养小镇建成运营,有序推进温泉基地扩建项目,夯实温泉康养产业载体。强化宣传推介、品牌营销。委托一流团队量身定做宣传推介方案,主打医疗康养温泉,力推精品文旅线路,促成更多游客来商打卡,推动济南形成“南有名泉观赏、北有温泉疗养”的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攻坚项目建设
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刘小兵表示,商河县将坚持产业指标化、指标项目化、项目时限化、时限责任化,健全完善项目招、建、纳、产、扶一体化机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招商选资意识,以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主线,调整优化专班招商体系,精准高效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对接融入起步区发展为方向,打好配套协作的招商仗、主动仗,构建与起步区差异化、互补性产业发展布局;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为重点,健全评审机制,提升亩产效益。
紧紧抓住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和济南北起等重大历史机遇,在省市所需、商河所长的领域谋划项目,充实完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库和建设、储备、预备三年重点项目库,构建重点项目滚动实施格局。协调推动济滨高铁、高青至商河高速、商河至平原高速、京沪高速商河北殷巷互通立交及连接线项目及早开工,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尽快开通,商河至起步区快速路加快建设,济南至商河市域铁路早日落地实施,用最大主观努力、最短时间跨度让商河交通潜在优势变为发展红利。
坚定不移强化民生保障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商河县将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建成投用弘德中学高中校区、文昌实验学校第一幼儿园,开工建设西部新城区第三实验初级中学、一中高三教学楼、文昌实验学校南校区2号学生食堂、实验中学学生宿舍和食堂项目,扎实推进剩余5所初中进城、13所小学集中工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着力加强教学研究、交流、评估和考核,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扎实推进健康商河行动。全面建成“一核六翼”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加快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北院区、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硬件支撑能力。深入实施山东省公立中医医院“五个全科化”工程试点项目,持续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深化市县、县镇医疗机构合作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系列政策,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完善社保基金安全监督体系。强化饮水、出行、供电、灌溉等基础设施管护运营,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抓好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