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范围覆盖山东省全域,重点是黄河干支流流经的9个设区市和相关县级行政区。
近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一直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突出顶层设计,做系统谋划规划。此次印发的《规划》是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编制专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依据。
《规划》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而成。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对比《纲要》,梳理《规划》中涉及文旅的相关内容,有多处内容为创新提出。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寇建伟
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设沿黄展区,搭建沿黄九省区合作交流平台 (资料图)
明确提出“六大战略定位”
对比此前《纲要》,山东此次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布局,明确提出“六大战略定位”——打造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生力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规划共设置10个专栏,55个工程,400余个项目,其中与文旅相关的项目近半数。
在推进机制方面,山东后续将围绕贯彻落实,继续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了解到,年初,省文化和旅游厅已印发《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将黄河文化遗产带列入全省“七区四带”文物保护片区战略,作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规划》同时提出要建立省市间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任务如期完成。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目前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脆弱”“二级悬河”,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等。围绕这些问题,《规划》提出具体路径: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实施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注意到,《规划》多次提到“保护”“修复”与“治理”等字样,把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上升为“最严格”的要求。对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出九大工程: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黄河三角洲实地生态系统修复、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黄河三角洲水生态修复综合整治、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智慧黄河”建设、重点区域水生态提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其中对黄河三角洲进行“保护修复”,提出要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与重要鸟类栖息地、湿地联合申遗。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整合优化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高水平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蹚出大江大河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对比《纲要》,山东在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对科教创新提出更多规划,并列为单独章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高地”。
山东是全国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动能转换路径。《规划》对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进行深入布局。在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提出推进“十强”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率先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区,打造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加快产业园区特色集约化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园区。
2021年,山东省市一体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不久前召开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目标任务中提到2022年山东要做实“链长制”。此次《规划》中也多次提到要实现“产业链整体跃升”,如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产业基础再造,通过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行“一群一策”,编制产业集群地图,启动“一条龙”培育计划,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集群地图精准匹配、快速落地,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强化支柱型引领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深入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打造若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
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作用凸显。在国家发布的《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为黄河流域发展动力格局的“五极”之一。此次《规划》中将“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为单独章节进行谋篇布局。再次强调了要以“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优化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布局。提升济南、青岛两个城市能级,统筹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培育壮大消费市场,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打造济南泉城路金街、青岛台东路步行街等一批国家级商圈。积极培育夜经济,丰富创意农业、生态体验、特色民宿等农村消费场景。
搭建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作为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支点,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规划》提出要坚持“四化”,即法制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现代化发展、国际化交流,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搭建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做到系统保护,首先要摸清家底。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构建新时代山东黄河文化研究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研究高地。
《规划》围绕黄河推出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四大工程,即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旅游长廊、文化交流合作。
近年,从国家到沿黄各省区,多次提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设想。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了解到,山东目前正加快推进《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此次《规划》中再次创新提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通过多重分工优化文化旅游布局。如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保护利用工程,进一步整合曲阜“三孔”、泰山、大运河、齐长城等世界遗产资源,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发挥泉·城文化景观等资源优势,实施济南古城品质提升、黄河流域乡村民宿培育等工程,建设水浒故地旅游区、大禹文化园、孙子文化旅游综合体、稷下学宫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挖掘红色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实施沿黄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打造红色研学、文化体验、乡村漫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等。
在国家印发的《纲要》中,提出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对比《纲要》,山东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行重点着墨,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针对“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在乡村振兴章节也多处涉及文旅: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融入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貌,绘就多彩“齐鲁风情画卷”。发展黄河村落民宿,打造黄河滩区乡村旅游风情带。
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体验目的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规划》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多个层面提及“搭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沿黄九省区的优势互补、高效协同。《规划》提出要共建黄河流域合作发展平台,全方位对接黄河流域城市群,携手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共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合作带,聚焦农业、文旅等优势产业,依托平台型龙头企业和园区,以产业链为纽带,深化与沿黄省区合作。
提出要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科教、人才、金融、信息、文旅等领域交流合作。
提出推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共建共享、一体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建设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高地,打造世界级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平台。通过扩大现有品牌文化论坛与节会影响力,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体验区。依托现有载体,发挥历史文化名人与文化地标优势,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体验目的地。
通过积极参与黄河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对话工程、黄河文化海外大展计划,打造“孔子故乡·好客山东”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