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晓了“2021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与“2020-2021年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经专家评审,沂水跋山遗址、莱州吕村遗址、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21年发掘、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明清海防遗址考古调查五项入选。此外,菏泽孙大园堌堆遗址等十项入选2020-2021年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名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这是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M10墓室北壁砖雕
沂水跋山遗址
跋山遗址发现于2020年7月,2021年4-6月对其进行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出土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及一定数量的骨制品。初步测年数据为距今6-10万年,文化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本年度发掘出土、采集石制品及动物化石共计5000余件。
跋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是目前山东省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数量丰富多样,且含有动物骨、角、牙等制作的骨制品。尤其是以古菱齿象骨骼为主的动物化石与大量石器间杂分布,为复原、研究晚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对遗址的利用情况及生计方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材料。对跋山遗址的后续发掘及研究工作将会逐步、系统开展。
莱州吕村遗址
吕村遗址位于烟台莱州市平里店镇吕村北,南邻王河。遗址平面形状略呈方形,东西、南北边长900余米,总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主体遗存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为配合工程建设,烟台市博物馆于2021年4月-11月对遗址工程占压区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遗迹572处。
吕村遗址是胶东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带环壕和围墙的聚落结构;房址、灰沟与灰坑呈规律分布的聚落布局;埋藏完整猪狗与堆叠大量陶器的祭祀坑;形制多样且结构多元的窖穴;以及遗址内出土的带“日火山”刻划符号的大口尊,陶萧、牙璧、石钺、玉饰件及大量精美陶器等,反映出吕村遗址作为莱州湾地区高等级、核心性聚落的地位。
邹城邾国故城遗址
邾国故城遗址位于济宁邹城市峄山镇峄山南麓,城址面积约6平方公里。为配合邾国故城遗址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山东大学考古系和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在邾国故城遗址持续开展多年田野工作。2021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是对“皇台”以南、金水河以北兵器作坊区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中揭露了一处战国早期面积较大、活动面保存较好、遗迹种类丰富、结构布局较清晰、功能较为完备的青铜兵器铸造作坊,收获一批与青铜武器铸造直接相关的铸铜遗存,为探讨邾国兵器铸造工艺、技术、组织、铜料来源等问题提供了大量信息。此外,2021年邾国故城金水河北兵器作坊区的发掘和冶金技术等多学科研究,深化了邾国故城遗址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为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M8出土的器物
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
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季家寨村东南约1公里处,考古前置勘探中发现,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掘。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计12座墓葬。其中,11座为砖雕壁画墓,1座为石室墓。
元代郭氏家族墓地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证据充分、年代明确的砖雕壁画家族墓地,也是山东地区壁画墓数量最多的元代家族墓地,是近年来山东地区乃至国内元代墓葬考古的重要新发现。前后双室且纪年明确的元代砖雕壁画墓、墓室内青砖之下暗藏棺室的葬俗在山东地区均是首次发现。此外,墓志或题记中的山名、地名能直接和现存地点关联,为研究元代以来济南地区的行政区划、人口迁移提供新的材料。
明清海防遗址考古调查
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海岸线达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明清时期,山东海防作为国家整体海防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在保卫海疆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摸清我省明清海防遗址的基本情况,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省内海防遗址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区域涉及威海、烟台、青岛、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七市。从时间限定上,上限为明代初期(1368年),下限为清代末期(1912年)。
此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海防遗址家底,廓清了山东海防的历史面貌及演变脉络,推动了明清以来山东海防设施及制度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早期海防的职能及其总体规划特征,对探索明代以来山东海洋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突破|
中国最早的智库稷下学宫遗址确定
发布会现场,除五项“2021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外,还公布了“2020-2021年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名单。菏泽孙大园堌堆遗址、滕州岗上遗址、菏泽青邱堌堆遗址、曲阜西陈遗址、临淄阚家寨遗址、潍坊前凉台村北遗址、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临淄南马坊东南墓地、青岛琅琊台遗址、安丘鹿村北墓地十项入选。
稷下学宫遗址布局图 本版图片均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通过近五年的考古工作被证实为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位于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侧,紧依小城西墙,北部距小城西门约150米。遗址整体分布于小徐村西,黉大道东西向贯穿遗址中部,西侧为遄台路,西南部分区域被遄台路占压。整体略呈正方形,东西约220米、南北约19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2017年6月-2018年2月,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和小城西侧进行整体勘探,在小城西门南侧发现四排夯土建筑基址。2019年对小城西门处10号建筑基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确认该处为大型夯土建筑基址。2020年在大城西门外侧系水两岸疑似夯土基址群进行勘探和探掘。2021年通过对小城南部进行全面勘探后发现小城南部分布大面积的低洼地,未见任何建筑遗迹,确认齐故城小城西部及南部仅存一处建筑基址。
考古人员表示,通过近五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可知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该建筑基址群东与齐故城小城相接,南宽北窄略呈直角梯形,东西最宽约210、南北长约190米,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共发现四排建筑基址。建筑基址群处于封闭区域内,外围有墙垣与壕沟,其中壕沟与小城城壕相接为一体。
“经过连续5年来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我们在齐故城遗址的小城西门外发现了成排的夯土建筑基址,形成了一个面积达4万多平米的封闭式院落。”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介绍,对照文献记载,这一建筑基址无论是从年代上还是位置上,都与文献记载中的稷下学宫相符合,而且建筑基址目前发现的布局也与稷下学宫的基本格局相符合。由此,稷下学宫遗址的位置被证实。
“稷下学宫是齐威王作为齐国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开创了百家争鸣的社会新风。此次发现是齐国考古史上的一次突破性成果,对推动齐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郑同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研究,就目前的发掘与接下来的保护利用做好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