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情况。截至2021年底,6批234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两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累计节约2600亿元以上。今年,国家将继续对群众反映多、价格调整空间大的品种开展集采。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
234种药品平均降幅达53%
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开展六批,共采购234种药品,平均降价53%,采购金额在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中占比3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心脏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有力挤压了虚高空间。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从三年的改革累计成果来看,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总体来说,药品价格水平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目前来看,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格局,集采竞价规制、质量、供应、配送、使用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趋完善和优化。”陈金甫表示。
据介绍,各地在参与国家组织集采的同时,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从采购品种看,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类药品板块均有涉及,冠脉球囊、眼科人工晶体两个品种也已经实现省份全覆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司负责人李茂忠表示,国家药监局始终将集采中选产品的质量监管作为药品监管的重中之重,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注册申请建立了绿色通道。截至2021年底,共有693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
种植牙集采方案基本成熟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周健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开展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动态监测,切实督促企业做好中选品种的生产供应,集中攻坚医药产业短板难题,引导企业在生产工艺、高端辅料、制药设备等短板空白领域实现新突破。
另外,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药品集采将聚焦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高值医用耗材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
陈金甫表示,现在看来,种植牙是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治疗方式,社会需求也很大。当然,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很多。“所以我们想,从地方探索开始,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这样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实际上也是在国家主导下的一种布局,在牙科种植体探索的一种集采方式。”
同时,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种。
确保中国人吃上好药
通过探索不断优化集采规则,集采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最早‘4+7’试点是只中标1家企业、最低价中标,竞争非常激烈,供应没有替补,临床选择余地小。到了第二批、第三批集采,规则逐步优化,放宽竞争格局,平衡使用和供给,适当保持竞争率,这样能够使价格达到合理回归。”陈金甫表示,集采不追求最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这样就达不到多元动态目标平衡了。“我们不是特别锚定国际最低价,因为中国正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人也可以吃上好药,医保基金也能负担起价格合理的药品。”
2020年公立医院药品使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所有的二、三级公立医院和5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集采药品,完成第一批集采药品约定采购量的227.1%,完成第二批集采药品约定采购量的168.9%。“数据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集采药品使用量较国家集采之前大幅度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就近能很便捷地使用国家集采药品。”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负责人王雪涛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通过进一步规范集采药品耗材目录、强化绩效考核、制定和修订一些临床用药指南,进一步促进集采药品和耗材的优先合理使用,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为确保中标药品能够按照约定稳定供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周健表示,正推动国家集采药品大规模、智能化生产线的建设,支持优势中选企业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或建设新的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连续化,保持产品质量一致性,提升生产智能化和生产质量水平。同时,继续开展国家集采药品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可能影响生产供应的苗头性问题,保障中选药品能够稳定供应市场。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