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烟台招远,45岁的刘业金走到一位老人面前,扑通跪在地上,哭的像个孩子。“娘,终于见到你了。”
时隔多年,刘家人清晰地记得那个炎热中夹杂着心碎的夏天。一天,57岁的臧氏步行离开村子,说去看望在城里生活的孙子。从此,杳无音讯。
13年后,因为电视新闻上几秒钟的镜头画面,刘业金奇迹般地找回了失散多年的母亲。对刘家人来说,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发自潍坊高密
经过13年的苦苦等待,刘业金终于等到了与母亲相认的时刻(视频截图)
久别重逢
1月7日,在媒体的簇拥下,刘业金从高密老家来到招远。和他一起同行的,还有他的一位叔叔和姐夫。当地一家福利院里,一位70岁的老人正在静静等待他们的到来。他们都是双方心心念念要见的人。
相见的一刻,刘业金等了13年。“一眼就认出来了。”他快速走到老人面前,弯着腰,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呼喊着“娘,娘……终于见到你了”。他流着眼泪跪在母亲面前,坐在沙发上的老人也动容地哭泣。因为听力和讲话都存在障碍,老人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真情流露的一幕,令现场众人动容。
“母亲比以前白了,也胖了。白头发有点多了,但身体很好。”13年的等待,终在异乡重逢,刘业金激动之余,高兴地看到母亲这些年过得很好。他拿出随身带来的相片,急切地展示给母亲。他从手提袋里拿出母亲以前常穿的衣服,一件又一件。
那一天,刘业金说了无数声“感谢”。
1月8日,刘业金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与母亲相聚的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见到母亲后,刘业金想当天就把母亲接回家。虽然“百分百确定”,那就是自己的母亲,但还是需要经过DNA检测,以及一些其他手续。“也没有一个具体时间,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吧,年前就回来了”,刘业金说。
当天(7日)晚上7点多,暂别母亲的刘业金从招远返回高密老家,把见到母亲的消息告诉了父亲刘玉财。“父亲非常高兴。”等到躺下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时分。刘业金说,他现在只想等检验结果出来,早日办完手续,“把母亲接回家”。
刘玉财在凝视家中悬挂的老照片 记者 许畅 摄
一次别离
高密南部的化山屯村,距离城区30分钟的车程。和很多村庄一样,村里绝大多数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13年前,刘玉财和妻子臧氏在村里承包了10亩地。80岁的刘玉财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因为身体原因,他“两年不种地了”。
“2008年农历6月27日(公历7月29日)。”刘玉财瘦削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对话的时候,他总是垂着眼看向地面。13年后,提及妻子的消息,不善表达的刘玉财坐在炕前的木椅上,卷上一支旱烟,向记者脱口而出说出这个日子。青色的烟雾升起,回忆也一点一点浮现在刘玉财的脑海。
刘玉财对记者说,那天很热,他早晨起来去玉米地里除了除草,原本打算吃了早饭再去下地干活。上午9点左右,“她想孙子了,孙子当时8岁”,就沿着村东的公路去城里。没想到就这么一去未回,没了音讯。
“当天11点的时候就开始找人。很多人出去找,一直没有找到。”有村民表示,“如果是走的话,肯定也走不远,去城区就那条路。就怕有车捎着了,那就远了”。
刘业金说,“母亲走失后,左邻右舍、亲戚加在一起十几个人,持续找了近半年。通过电视台等方式,高密、平度、胶州这一块基本都找遍了。”目前,刘业金还不清楚,母亲是如何到达的招远。
一个奇迹
村民说,臧氏是从化山屯村北5里地的村子嫁过来的。“很勤快,干活很麻利”,“人很好,年轻时脾气稍有些暴躁。”
刘玉财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妻子之前用的东西他都保留着。家里的房子基本变化不大,屋里的陈设也比较简单。院子里辟出了一块小菜园,种着菠菜、大蒜等,窗户上斑驳掉色的绿漆透露出一些年代感。
记者看到,刘业金当天带去招远的一些他母亲曾常穿的衣物就放在炕上。刘玉财拿出来整理后重新装进袋子里。
对于刘家人来说,臧氏的找到,好像一个奇迹。一位村民对记者说:“这是不敢想象的缘分。”
刘业金说,他有一位婶婶平时喜欢看电视新闻。2021年末的一天,她在看电视时,突然看到一个画面中的老人像自己的母亲,“镜头闪了两闪”,“只有几秒钟”。
得知这一消息,刘业金“当时很高兴,也很着急。”当时,从事建筑行业的他手里的活儿挺多,“其实当时也没有心干活,只想把母亲找回来,难得有这么好的线索。”
于是,他开始给电视台打电话沟通,后来干脆停了工作,来到济南住了几天,“每天都到电视台大楼等消息”。刘业金告诉记者,“去这一趟,我不想轻易放弃。”从最开始打电话给电视台,到后来基本确认,整个沟通、核实的过程持续了近20天。
刘业金说,“母亲去招远后,在街上流浪了3年,后来进了福利院。”记者了解到,臧氏是2012年4月份在招远市张星镇被发现的,2017年,从敬老院转至招远市金康老年养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