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充分发掘整理、合理利用、弘扬推广我省丰富的黄河非遗资源,切实提升我省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规划》的总体目标显示,到2025年,全省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得到巩固提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调查研究推动整体性保护
去年11月,我省新设立了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实验区、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孙子文化(惠民)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推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聚焦扎实推进我省沿黄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明确,加强我省黄河流域城镇化建设中的非遗保护,加强黄河流域“非遗在社区”工作和非遗特色街区建设,促进城市、村镇、街区和社区联动发展,助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增进社区居民身份认同感。加强黄河流域传统村落非遗保护,让传统村落成为传承、展示黄河非遗的重要平台。
在调查研究方面,《规划》提出加强代表性项目保护。健全我省黄河流域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加强黄河非遗分类保护。支持将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在国家、省重大战略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与生态文明、环境治理相关的非遗项目列入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积极遴选黄河文化特色鲜明,保护工作理念正确、措施有效、成果显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案例,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交流学习,提升整体水平。
此外,加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以传承为中心开展认定工作,建设一支专业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健全我省黄河流域国家、省、市、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支持黄河流域9市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的项目,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
合理利用讲好黄河非遗故事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顶层规划。《规划》的印发从合理利用角度明确了黄河非遗的传承方式。以黄河非遗项目为重点,我省将继续充实完善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积极推荐重点项目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支持黄河非遗项目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改进工艺、完善功能、创新产品,利用黄河非遗元素加强衍生品开发。
同时,依托各级各类非遗场馆、传承体验中心、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等,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支持旅游演艺经营主体以黄河非遗为题材,创作一批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涵育人心的优秀旅游演艺作品。推动黄河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等旅游目的地,鼓励支持传统工艺等门类非遗传承人入驻景区。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元素和符号融入民宿打造,提升景观形象和文化内涵,开展形式多样常态化体验,将民宿打造成为新的非遗体验基地。
发挥展会及节庆活动的交流展示作用,我省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及重要传统节日等,开展黄河非遗主题传播活动。此外,鼓励非遗馆、传习所等开展黄河非遗优秀记录作品展示展映活动。将黄河非遗与国民教育相结合,推进黄河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鼓励开设黄河非遗特色课程,推动黄河非遗项目纳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学内容。建设一批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以黄河非遗为主题的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传播活动,讲好黄河非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