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非遗进校园播撒传承火种

2022-1-3 7:11:33 来源:山东商报

        以活态传承为主要特点的非遗项目,以技艺为载体,以传承人为桥梁连接着过往与当下。近年来,随着传承渠道的延伸,非遗进校园成为了非遗传承的另一条路径。开设非遗课程,非遗写进教材,高校成为研究基地……一系列的举措在山东扎实推进。与此同时,传统的非遗技艺有了更多年轻的“继承者们”。由此,关于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未来可期。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济南皮影戏传承人李娟带领小朋友体验皮影戏(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搭建平台深化系统研究

 

        从顶层规划到具体推进,山东的非遗进校园工作连点成线,落点清晰。这不仅体现在将非遗技艺融入课堂中,也在高校的研究平台中得以体现。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切实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深入提升全省非遗理论研究工作,我省命名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推动对非遗的研究与转化。

 

         非遗研究只有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更持久、更有生命力。在去年上半年召开的2021年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座谈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表示,我省还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在非遗研究与保护方面的带动作用。“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非遗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非遗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升学历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传统工艺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实验室,共同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传统工艺设计制作水平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撑。”

 

        诚然,除了高校这一研究平台的搭建,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取得很好效果。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等9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山东德州扒鸡集团等20个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各地市也针对非遗进校园开展了特色化探索。《聊城市“非遗老字号”产品的形象创新设计及市场推广战略研究》《聊城东昌府区非遗特色旅游乡村规划设计》入选聊城大学校地合作提升项目;滨州市将“非遗进校园”列入全市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50万元;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编撰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绘图典》;潍坊市在潍坊聋哑学校、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商业学校开设非遗课程。济南市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200余所学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受教学生10万余人。

 

         互动性教学推进传承

 

        非遗进校园是一项走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工程,对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注重是其特点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传承人也将技艺与展示方式进行了创新融合。

 

        比如,菏泽市东明县的传统非遗粮画,就在传承人韩国瑞的带动下实现了非遗与课程、教材融合的创新性体验。大学毕业后,韩国瑞到了广东省一所小学任教,负责德育及特色课开发工作。2006年,学校要开设特色校本课程的契机让他与粮画再度结缘,在学校里开设了粮画课程。几年后回到家乡,他也将非遗进校园的工作延续了下去。为更贴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韩国瑞编写了粮画制作的手工教材并创新设计了“非遗盒子”。“‘非遗盒子’是针对学生群体制作的手工体验项目,在内容设计上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并开发出几百套寓教于乐的儿童粮画手工教材,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韩国瑞介绍。

 

        作为济南市级非遗项目济南刻瓷传承人的单孟渤,刻瓷作品功力深厚、出神入化,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014年,单孟渤被聘请为特聘专家,参与“体验式文化教学课程体系与通识教育创新”教学课程,为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安排一定课时的济南蛋雕、济南刻瓷非遗技艺和中国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等课程。同时,单孟渤还远赴海外讲学,先后赴韩国、美国讲授中国非遗和手工雕刻技艺等课程,开启非遗项目中外文化交流教学实践新体验。

 

         薪火相传的探索与实践

 

        近段时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2021年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评选工作,确定了10个全省“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10个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从名单中看,非遗进校园的实践单位不仅局限于文旅系统,也有小学、社会实践学校和高校等不同的院校。这也体现出一个现实,非遗进校园正逐渐普及推广开来,所面向的群体也越发广泛。

 

        在传承人携技艺进校园这一基本模式之外,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创新非遗进校园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大力推动非遗扎根学校,建立起深度融合机制。过程中签订教学协议,建立常态化、系统化非遗项目教学模式,并提供“点单式”服务,形成一校一项、全面开花的非遗教育格局。记者了解到,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也是济南市非遗活态传承八项工程之一。通过对新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的学校给予扶持,激发了学校的积极性,同时推动传承人走进学校开展公益培训,拓宽了传承人培养的覆盖面,使非遗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对于非遗的传承、保护、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