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冶厂仅有员工13名,平均年龄只有33岁。”面对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唐冶厂人员少、任务重且新员工占比多的情况,厂长刘莹坚持加强多种形式培训,提升员工工作技能;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以零容忍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做好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在认真做好生产运行管理,确保水气声渣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污水处理厂。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多措并举,增技能提效率
“唐冶厂有13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3岁,有些员工甚至是刚刚招聘的行业小白。”刘莹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唐冶厂既要完成正常的生产运行任务,又要独立完成统计外报、化验检测、水费申报确认、档案管理等工作,她坚持加强多形式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
“唐冶厂坚持日常组织“大讲堂”活动,每月请一位值长给大家讲解他所负责的设备的操作、保养及常见故障分析等内容,促进员工能力提升。”刘莹称,她允许年轻员工慢慢摸索,给予每位员工成长的机会和时间,每一次不断试错后的成功,都是员工自信心和技能提升的一次助力。除了在技能提升上“下功夫”,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刘莹最关注的重点,“我们通过细化岗位职责,让员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流程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唐冶厂的工作效率。”
安全生产,层层抓落实
“生产安全不分家,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刘莹告诉记者,唐冶厂根据公司安环管理工作要求,与每位员工都签订了《安全与环境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环责任落实到生产运行每一个环节、每一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唐冶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
此外,刘莹通过每月集中组织全员安全培训学习、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据刘莹介绍,2021年共计组织“登高作业”“防溺水”“防雷电”等11次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危险废物事故防范”“防汛”“化学品泄漏”“有限空间作业”等12次应急预案演练。
安全生产要以“预防为主”,在刘莹的带领下,唐冶厂将安全隐患排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在工作群中通报,能立即整改的即刻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时整改。
细节入手,厂区环境责任到人
“安全生产是不可突破的红线,达标运行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刘莹称,在生产运营方面,唐冶厂始终坚持精益求精,重点抓好工艺调控、设备管理和环境管理,实现出水水质稳定排放,成本控制措施到位,厂区环境整洁有序。
除了认真做好生产运行管理,确保水气声渣的达标排放,刘莹带领着唐冶厂还在“经得看”上下功夫,为保持、美化唐冶厂的厂区环境,唐冶厂对厂区范围内所有环境区域均进行了环境责任分工,尤其是像加药间、板框车间这种环境保持的难点区域,由刘莹亲自督办。
刘莹表示,“2021年有成绩也有不足,2022年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将带领唐冶厂全体成员规范管理、达标运营,为济南市的污染减排工作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