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济南消息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其中8-16岁少年儿童占了绝大部分,溺水成为青少年第一大杀手。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长期关注青少年防溺水问题,今年的两会上,他也专门就此问题带来了提案。
省政协委员张法水(受访者供图)
张法水介绍,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着力推进防范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发生。2018年全省溺水死亡的未成年学生人数是73人,2019年下降到47人,2020年下降到34人,2021年下降到32人。劝导阻止中小学生远离水源,对防止中小学生溺水确实效果显著。
“但还应当看到的是,守规矩的‘旱鸭子’学生一旦遇上水情会不知所措,不守规矩的学生则总有机会瞒着成年人偷偷戏水,从而造成溺水惨剧难以根绝。溺亡事件发生在校园之外,主要是河、湖、水库、池塘、水坑等处,时间都在放学后、周末或者节假期间,防控难度大,甚至可以说有时是防不胜防。”张法水表示,实践证明,青少年有着近水和玩水的天性,每年暑期将至,天气日渐炎热时,青少年们亲近水源、玩水戏水的愿望就会与日俱增。因此,与其一味地阻止他们去游泳,不如顺应孩子们亲水的天性教会他们如何游泳。
张法水认为,教育督导中小学生远离不安全水域,这是一种“堵”的方式,而教会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及防溺水救助本领,则是一种“疏”的方式。“长期以来,我省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重堵轻疏,当前最急迫的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在做实做细“堵”字文章,在严控学生远离危险水源的基础上,要着力做好‘疏’字文章,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中小学生安全接触水,培养他们掌握游泳及防溺水救助本领。”张法水说。
张法水对记者介绍说,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
“因此,我建议将游泳确定为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游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张法水建议由省教育厅牵头省相关部门制定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设游泳课的规划,按照“一年试点、三年全面铺开、五年巩固提升”的思路有序推进游泳课进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由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组织人员编写规范的游泳和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材,教材要适应不同学段学生年龄、身体发育特点,具有科学的区分度。教学内容以掌握游泳技能及防溺水救助技能为主,以水上游戏为辅。培养中小学生都能实现从“旱鸭子”到“水鸭子”的转变,增强学生们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自救及他救的实操能力。
各县(市)区根据地方实际,可以通过在会游泳的老师中选择游泳兼职教练或通过培训体育教师等方式,建立起游泳和防溺水安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在新招聘和引进体育师资时,专门增加游泳或防溺水安全教育专业教师的招聘人数。
张法水建议从省、市层面整合财政、体育彩票、慈善等资金给予一定的扶持,以各县(市)区为主体,统筹规划本区域范围内的游泳设施建设,形成对应服务关系,满足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游泳课的需要。
各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建设标准游泳池或露天游泳池或装配式游泳池;鼓励新建学校配建游泳设施;鼓励社会各界捐助、捐建游泳设施;政府出台措施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资建设游泳设施,由政府采取以奖代补、补助资金、财政缺口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投资者经济利益。面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游泳设施,要定位于公益,夏季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面向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游泳设施,夏季免费或低收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