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年轻人的花式“理财观”

2022-1-17 8:15:33 来源:山东商报

       日前,一则“年轻人买基金的方式有多绝”的话题登上热搜。话题源自泉州90后小伙程海(化名)花费一万余元购买的1314只基金,有网友称其为“分散投资的天花板”。程海自己也表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怕碎。”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对年轻人理财方式的调研中发现,除了在对投资进行分散化处理外,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了多种多样的理财方式,从传统的不动产投资、购买理财产品到花式投资、购买特色保险,再到如今的“炒鞋”“炒玩偶”。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商机”中,这一届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投资也能“子承父业”

 

        26岁的李安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一位老股民,受父亲的影响,他从18岁开始就试水股市。从跟着父亲看大盘走势,到由父亲真正手把手教着选股,李安说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了股票投资领域的知识,“因为喜欢,后来大学选了金融专业。”

 

        在李安看来,炒股理财是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最开始,父亲教我炒股,母亲并不是很支持,总觉得风险太大,但后来看到我确实在炒股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时,也就不再说我什么了……身边的同学、朋友,也都知道我炒股,偶尔会有人问问我买了哪几只股票,跟着我上车。”李安笑着说,起初炒股时,他也确实是走过一些冒进路,赔了不少,“但后来,我算是吃一堑长一智,耐住性子放长线,总体收益还是不错的,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

 

        李安告诉记者,身边像他这样受到家里长辈影响而进行的理财,可能不仅仅体现在炒股、定投等方面。一些由家长为孩子提前购置的保险、商铺代管等,也成为了他们理财投资的一种方式。

 

        21岁的大学生刘倩提及自己的“生财”秘籍时,向记者展示了她两年来用压岁钱和零花钱攒下的黄金,“很多人觉得大学生没必要理财,但我不这么觉得,家里给的生活费和我自己兼职的收入,不仅足够满足我的日常开销,也能让我有盈余,其他的投资我也不了解,我妈在我小的时候就将我的压岁钱换成了黄金,我现在也习惯购买黄金,毕竟是硬通货。”

 

         李安说,“理财投资意识不是一天形成的,也许当你意识到需要理财投资的时候,你可能已经错过红利期了,所以我很感谢我的父亲,当了我的领路人。”

 

鞋圈玩家的“收藏”墙(受访者供图)

 

        1314只基金
  

        像李安、刘倩这类由家长带路理财的,在年轻人中也许只是少部分,更多的年轻人,在面临月光与结余时,作出了分散投资的选择。

 

        来自泉州的程海,日前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用积蓄一万余元购买了1314只基金的截图,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程海本人在回应争议时,也表示自己虽然攒下的钱不多,但还是希望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来进行理财,“选择购买这么多只基金,也是为了分散风险。虽然可能每只基金只购入了10余元,但是我购买这1314只的含义是提醒自己,我将长期持有这些基金。”

 

        年过三十的郭郭表示,程海的这种分散投资行为,其实恰恰展示了当代年轻人的现状,“作为投资小白想尝试,又怕风险,所以每样都试一下,我也买了多只基金,都亏了,我还在尝试开辟新的。”

 

        记者了解到,不少年轻人在选择购买基金进行理财时,往往都选择了少量、多种买入,“赚得多的,可以再追加一点,亏得多了,及时撤出来,或者是长期放着,钱不多,也不会觉得很心疼。”网友小军说。

 

        但也有网友表示,选择分散投资并没有问题,但像程海这样购置千余只基金,是没办法达成投资升值的目的的,“这不仅抵御不了系统下跌的风险,而且还摊薄了收益。”

 

        郭郭说,作为工作不久的新人,手头积蓄不多,还面临着未来买房、买车等的巨大压力,“学着投资也算是无奈之举吧,毕竟不能让自己成为月光族,钱拿去投资了,总比闲着好。”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中,曾提到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定投、基金等收益适中且风险较低的理财形式。这也恰恰印证了程海、郭郭这些年轻人的分散化、零钱式理财选择。

 

        年轻人的“实物”理财
  

        比起炒股、定投、买卖黄金期货等方式,一些年轻人的花式理财方式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网友表示: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是00后的盛宴,炒盲盒则是10后的时尚。

 

        研二在读的学生刘小光告诉记者,他从大学期间开始炒鞋,收益破万,“有双鞋,倒手一卖赚了5000多元,不过这不算多,像一些联名款或爆款溢价几万都有可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交易平台上,一双耐克原价为1599的“闪电倒钩”球鞋一度被炒至三万余元,甚至曾被“鞋圈”玩家们评为“2021年年度鞋王”。据悉,这个囿于小众圈层的“炒鞋”文化,一度扩大圈层,成为了一些年轻群体的保收、增收法宝。

 

        刘小光告诉记者,“当一双鞋被炒起来时,它就不仅仅是那双鞋了。它更像是一种理财产品,虽然入场门槛低,收益高,但是事实上,能被炒起来的鞋子往往都是一鞋难求的。”

 

       “2018年的时候比较火,现在不太行了。我手上还有一部分鞋待售,价格合适了我再脱手。”刘小光称,现在像一些普通的AJ(AIR JORDAN )系列和DUNK(NIKE DUNK)等球鞋的售价远不如之前,“现在,我基本上不会再囤鞋了。除非是一些顶级联名款,毕竟现在涨的幅度和投入的资金并不成正比。”

 

       “鞋圈”玩家小安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炒鞋跟炒股差不多,选中后等待升值,“唯一不同的是,如果炒鞋炒错了,可以剩双鞋子穿,但炒股炒错了,就什么都没了,所以我选炒鞋。”

 

        除了炒鞋,近年来兴起的“盲盒热”“玩偶热”也有着相似的发迹史。网友珠珠说,“盲盒、玩偶、玩具等都很小众,但其中的商机却很值得琢磨。一个原价百元的玩偶可以卖出万元高价,一旦倒手,立翻十倍,这是很多投资理财产品所不能达到的。”

 

        “储蓄也比月光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嗅觉敏锐的年轻人眼中,小众圈层往往都是进行投资理财的“肥肉”。猪猪告诉记者,过去一年里,盲盒和玩偶一度作为她投资的首选,“赚钱是赚钱,但是真的很累,被买家放鸽子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你一旦错过了高峰期抛售,可能就要面对亏损,砸在手里也不是没有可能,风险还是有的。”

 

        记者也注意到,在这些“花式”投资中,往往都需要提前垫付全额的费用。在一些领域也存在着不确定的法律风险,“一些炒售行为是否合法,目前存在争议。”律师表示,通过这种交易方式,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保证。

 

        而像一些虚拟游戏装备、账号等则很少在年轻投资者的考虑范围内,有网友表示,“游戏装备或是道具的不确定性太大,它的交易也存在争议,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我觉理财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网友安然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像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可能不少都是“月光族”,甚至“负债累累”,但事实上,她身边朋友、同学还是理财、攒钱得多,“我们可能比‘大人’们想象中的要懂事一点,毕竟,现在面临着的竞争和发展压力都很大,手里没积蓄并不是件好事。”

 

        记者检索后发现,据网传的一份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35岁以下年轻群体将月收入的25%用于储蓄。这一数字较2020年的20%,有所增加,也是2018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虽然储蓄的收益较低,但也可以作为理财的一种。”安然告诉记者,尽管这样的理财方式收益微乎其微,但也是年轻人摆脱“月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