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流动、活着的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大运河枣庄段地理位置优越,上连京畿,下启江淮,如今依旧保持活力。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媒体采风活动中走进枣庄,探求悠悠运河文化延绵至今的秘密。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见习记者 王宇琦
台儿庄古城内非遗项目“打铁花”展示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运河文化“活”载体
“黄金水道”“活着的运河”“红色运河”……这些都是大运河枣庄段的美誉。从历史看,大运河枣庄段也经历了一番改道开凿。据了解,明中期以前,会通河济宁至徐州的一段河道为运河旧道,出济宁,过鲁桥、南阳、谷亭,循南阳湖和昭阳湖西侧,再经沛县、留城到达徐州入黄河。由于地势自东向西倾斜,运河旧道经常被黄河洪水侵扰。为此,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开凿了南阳新河和泇运河。经多年开凿,泇运河终于开通,并从微山湖东南端韩庄出口,东行取道台儿庄,再向南直通邳州。泇运河全长260里,枣庄段占其中的160里,此段也成为大运河中惟一一段呈东西走向的河道。
凭借着地理优势,明清时期大运河枣庄段一度兴盛繁荣,台儿庄段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明万历年间,被开凿后的泇运河流经于此,台儿庄镇日渐繁华,逐渐成为颇有名气的“水旱码头”。康乾年间,台儿庄进入鼎盛时期,南北商贾云集,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曾赐台儿庄为“天下第一庄”。如今,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对遗存的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古建筑等完整保留,运河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也被融入其中。据了解,台儿庄古城拥有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等建筑风格。景区内还有渔灯秧歌、鲁南大鼓、运河渔鼓、柳琴戏、青花布、辣子鸡等近2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运河文化经过时代的冲洗,得以完好保留至今。
如今,台儿庄古城已经成为齐鲁文化新地标,也是山东旅游发展一张响亮的名片。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将文旅与美食、会展、体育等内容结合,“运河美食文化”品牌不断打造,古城大庙会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大运河马拉松等赛事成功举办……古老的运河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着独特的“活”力。
区域联动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立足“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定位,枣庄市台儿庄区在保护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方面也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在台儿庄古城旁,运河国家湿地公园静静守护着一片水域。据了解,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唯一一家以运河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拥有众多动植物资源,现为国家4A级景区。
悠悠运河之水不断滋养着枣庄,如今也孕育着新的文旅商综合体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运河印象文旅小镇,将依托台儿庄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深挖运河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的时代价值,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打造一站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据悉,近年来,台儿庄区以打造“枣庄市沿运文旅发展新轴线、大运河城市文旅会客厅”为总体目标,突出“两核一带”(即大运河文旅小镇、台儿庄古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台儿庄古城、大运河、大运河文旅小镇、微山湖等区域进行联动,打造“一城一河一区一镇一湖”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形成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