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一元买卖爱情,这事靠谱吗?

2021-9-4 8:02:55 来源:山东商报

       “仅需一元钱,给自己一个机会,不要错过一段美妙的缘分。”捧着纸盒等待扫码的小摊贩们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伺机而动,作为“一元换购爱情”的摊主,他们的工作是精准寻找急需“脱单”的顾客。

 

  近期,在济南市历下区的泉城路步行街夜市上,“一元换购爱情”的摊位悄然出现,这种兴起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年轻社交方式,是通过填写、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等待爱情来敲门。“图个新鲜,看到网上有人在做,觉得这是个商机。”泉城路步行街夜市的摊主张女士说。然而,这样的“一元生意”,也有潜在风险。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见习记者 郑晓彤 张淑婷

 

济南市历下区的泉城路步行街夜市上,“一元换购爱情”的摊位悄然出现

 

        一元爱情
  

  “一元就可以给自己一个脱单的机会哦。”夜晚,在济南泉城路夜市上,摊主张女士正热络地招待着摊位前犹豫扫码的顾客,摊位前还有不少围观的游客。

 

  近日,济南街头出现不少一元贩卖爱情的“月老办事处”,他们大多装备简易,一张折叠小桌,两个盛放各类联系方式的盒子,外加一个醒目标语“今天,你脱单了吗?”

 

  “扫码一元,在纸上写下你的联系方式、个性宣言,即可投放‘姻缘便签’,等待缘分降临。”张女士向记者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的“脱单”社交方式,前不久,她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其他城市有人在做这个,“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就在自己的摊位上加了这个‘新’项目。”

 

  张女士的摊位位于泉城路和天地坛街的交叉路口处。作为泉城路夜市的长驻摊主,平日里,张女士摊位上的商品多是些怀旧的80、90后喜欢的小玩意,像“一元爱情”这种网红项目,她也是第一次尝试,不过她有她的小算盘,“附近做这个的可不止我一个,不过我这儿位置比较好,人流量多一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发现,短短半小时内,张女士的摊位上就有近二十个人上前询问“脱单”事宜,“来放联系方式的比拿联系方式的多一些,可能大家都希望对方主动。”张女士说,在一张便签纸上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交友宣言或是个人说明,放在纸盒中,等待下一个人随机抽选,不管遇到谁,都是随机的,这种充满意外的交友方式,收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虽然这是小买卖,但一晚上下来也能有几十单。”

 

  张女士的话音刚落,摊位前又陆续地来了几拨问询的顾客,“写一个放下是一元,拿走一个也是一元哦。”张女士对顾客说。“来参加的女生比男生多。”张女士说:“往往大家觉得男生比较主动,实际上现在的女生好像更有勇气一点。”
  

        同城交友
  

  距离张女士摊位不足十米处,另外一家“一元爱情买卖”的摊位前聚集了更多的年轻男女。摊主“红娘燕子”是一家婚恋网站的负责人,区别于张女士“抓住商机”的想法,燕子摆摊的初衷是为了真正帮人脱单。

 

  “几个月前,我跟朋友成立了一个婚恋网站,后来在网上看到这个,我觉得也算是红娘的业务之一,就出来摆摊了。”燕子告诉记者,她根据做红娘的经验,将放置‘姻缘便签’的盒子设置了“分水岭”——“1995年是个分界线,分为95前和95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会正式一点,把个人信息填写得规规整整,可能也希望通过这个找到另一半。”

 

  “其实这有点像网恋,只不过是同城的网恋。”摊位前,拿着“姻缘便签”的李萍萍告诉记者,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扫码拿“签”了,“以前是在网上丢漂流瓶、贴吧上留帖子交友,现在这种方式只是转移到线下了,你拿到的不管是QQ、微信号还是手机号,到最后还是通过网上联系,真正能线下见面的人其实很少。”

 

  “我来过几次,拿到的是不同类型人的联系方式,有‘大叔’也有‘小鲜肉’,最小的男生是2005年的,有奔着谈恋爱去的,也有上来就一本正经相亲的。更多的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交个朋友的。”李萍萍说,她也是觉得想拓展朋友圈,“工作比较忙,认识的人有限,通过这种方式可能会遇到‘有趣的灵魂’。”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拿到的“姻缘便签”,“上面只写了对方的微信号和出生年月,没有更多信息。我朋友拿的那张则写了男生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等较为详细的个人信息。”

 

  “我刚刚加了便签上男生留下的微信,但他一直没通过。”这位女生说,“在网上看到后,觉得挺好玩的,没想到咱们济南也有,我也不止抓过一次,第一次加的那个男生,他说他一次放了10个便签,我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第二次加的那个男生,上来就说比较好奇抓到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这位女士说:“在我看来,这个跟网恋还是不太一样的,毕竟都是同城的,网恋嘛,是天南海北的人。我玩一元爱情的初衷并不是找对象,只是单纯觉得很好玩,像开盲盒一样,也可以扩大社交圈。当然,最后要是真的能找到男朋友更好。”
  

       “赚零花钱”

  
  夜色渐深,人流逐渐散去。

 

  三个学生模样的男生收摊了,抱着装满“姻缘便签”的盒子走进附近的店铺中,逢人就问是否需要投一签。他们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正滚动播放着“脱单、找对象”的字幕。

 

  “姐姐投一个吧,一块钱,不亏的,有很多帅哥哦。”一个男孩热情地拿着笔,向记者推销。男生说来他们这里投放“姻缘便签”的人从十几岁到三四十岁的都有,“我们几个快上高中了,趁着暑假赚点零花钱,见到人就追上去问问,有些人觉得有意思就会填。”

 

  “我们一般不会打开纸条的。”旁边的男生说着,便打开了一张纸条,“给姐姐找找刚才那个帅气的大哥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这些每日无法出售的“姻缘签”会被留到第二天拿出来继续“推销”。

 

        |  律师说法  |

 

        涉及个人隐私,法律风险较大

 

        走访过程中,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发现,多家“一元爱情买卖”摊主都是流动经营。“买卖爱情”的过程中,除了能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可以填写朋友的,内容是个人介绍。有些“姻缘签”当日没有售完,则会留到第二天继续售卖。有些则是随意丢弃,一位摊主说,“没人要就丢了呗,反正也没啥影响。”

 

  在问及个人隐私和信息泄露的相关问题时,摊主张女士向记者表示,“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如果真的被诈骗,应该跟我们也没啥关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联系到山东齐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效宇,他表示,“一元爱情买卖”经营中存在的未成年人参与、广告倾销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和社会负面影响。其中,“一元爱情买卖”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存在信息识别性和敏感性且未作匿名化处理等现象,根据《民法典》和将要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一元爱情买卖”的经营模式在涉及个人隐私方面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