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古今,促进了流域内文化精髓与南北城市文明的极大融合,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运河流淌至今,在聊城留下了无数印记。作为大运河沿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聊城市临清市以“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享誉于世。8月31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媒体采风活动中走进临清,探索这座千年古城沿运而生的文旅发展之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王宇琦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沿线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样板段 聊城市文旅局供图
聚集特色非遗推进文旅融合?
临清依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依靠运河漕运而崛起,明清时期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达五百年之久。作为完整体现运河文化典型的临清,拥有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塔、运河钞关等2组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临清肘捶、临清驾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依托沿运丰富的文化资源,临清市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宛园为临清运河文化产业园的别称,是临清历史文化、运河文化集中展示的社会文化设施。近年来,宛园积极开展非遗入园活动,相继举办了汉服文化创意周、美食文化周、民俗文化等活动。以临清非遗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题,驾鼓、龙灯、面塑、古筝等多项非遗文化亮相景区,供游客参观、体验,丰富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业态。
推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
临清的鳌头矶、运河钞关、舍利塔也是临清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鳌头矶是元运河东起之地,是元运河和明运河的分叉点,这里地势比较高,像鳌抬起了头,因其形状相似,故将这里命名为‘鳌头矶’,与门额的‘独占’二字相呼应,有‘独占鳌头’之意。”临清市博物馆副馆长李赛南介绍。
临清运河钞关位于会通河临清段西岸,是公元15—19世纪时期(明清时期)在大运河航线上设立的专门针对运河上来往的商用载货船只征收船税的机构。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临清运河钞关是大运河沿线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钞关旧址,属明清时期运河八大钞关之首。
“临清舍利塔是‘运河四大名塔’之一,也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座明代塔式建筑,使用临清贡砖所造。”李赛南介绍,舍利宝塔呈圆柱体楼阁式,塔各层平面皆为正八边形,有“灵收八表”的意象。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2013年大运河申遗期间,临清贡砖用于大运河临清段的修缮。申遗成功后,贡砖烧制过程中的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验坯等非遗技艺也深入乡村,增加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深挖运河文化打造精品文旅项目
近年来,临清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价值,打造运河名城——临清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了运河名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博内涵。目前,含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塔在内的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已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宛园正在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临清的舍利塔、运河钞关、鳌头矶、临清市博物馆列入齐鲁风韵非遗之旅线路,入选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聚焦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发展,接下来,临清市将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第一位,保存文化遗产原有特征和价值。同时,加大运河沿线遗产整体保护传承,挖掘运河文化价值。以文化为引领,打造运河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依托文化+ IP促进文旅多元融合,对运河文化价值进行时代提炼,融合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展示中,展示临清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