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方幕布,几个皮影道具,再配以灯光、乐器伴奏,在皮影艺人的操作下能演绎出各种动人的故事。在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有一群平均身高一米三的袖珍人,他们在皮影戏中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日照展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见到了来自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小朋友们”,他们操纵着手中的皮影道具,引来不少行人围观。院长王熙说,“如今旁人的异样眼光已经打不垮我们,我们用实力来征服他们。”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金立红
陶鹏正在向记者演示皮影戏
夫妻俩的皮影梦
中国的皮影艺术源远流长,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1000年,传播影响的地理范围也甚为广泛。但是,就是这样精致的一门艺术,近年来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为了将皮影艺术传承下去,许多有志之士开始行动起来,70后的王熙,便是其中的一员。
46岁的王熙生于皮影世家,是非遗京西皮影戏传承人,她丈夫林中华的父亲是家中最后一位影匠,林中华从小受父亲影响便喜欢看皮影戏。两人结成良缘后,本各自有着稳定的工作。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06年,林中华萌生了想要专门从事皮影戏的想法,“我不忍心看着皮影戏失传,我们这个时候正合适,再过几年,怕是没有这个勇气了。”两人在心中共同做了决定,林中华便辞掉了工作,夫妻二人在北京的前门大栅栏附近租了场地,又自费近20万元装修了一个皮影戏博物馆。接下来便是召集皮影艺人,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俩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看皮影戏的人不多,老艺人对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追求,这种无人关注的巨大落差导致他们留不住,而年轻人过段时间就不想干了。”
林中华因工作原因结识过一位袖珍小明星,他突然想到“袖珍人群体或许可以从事皮影戏工作”,便立刻联系了那位袖珍小明星,对方愿意帮忙联系袖珍人群体,“他们正在为找工作发愁,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于是,奇妙的组合诞生了。王熙带着这些袖珍人开始到处演出,一开始只有五个袖珍人,后来越来越多的袖珍人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便加入进来,到目前为止,在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工作过的袖珍人已有三百余名,其中便包括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副总经理陶鹏。
陶鹏和王熙正在向记者演示皮影戏
袖珍人成为皮影艺人
陶鹏,山东济南平阴人,身高一米四六。2009年,当时还是平面设计师的陶鹏偶然得知有一个皮影艺术团,队员的身高都和他差不多,正在招人,他便辞了工作投奔了当时的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也就是如今的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陶鹏印象最深刻的一台皮影戏是2002年演出的《红孩儿》,这台戏由皮影与舞台相结合,陶鹏在后台负责操作猪八戒的影人,结束后他扮成猪八戒来到舞台亮相,引来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陶鹏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影人的操作杆,前后不断走动,并做出说话的动作。他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演皮影戏的基本功是“掰杆”,一个完整的皮影道具由影人和操作杆组成,“比如我们要让影人走路,前后左右迈步时一定要将操作杆掰开,还要将皮影道具贴近幕布,双手要稳,不要上下乱晃。”陶鹏介绍,老人、小孩、年轻人走路的姿态不同,在操纵操作杆时便需要更加仔细。
制作一套皮影道具的时间大概在7天左右,前后需要设计、画稿、选皮、雕刻、压平、染色、再压平七个步骤,最后还需要抹上一层桐油防潮防水,并让影人更加光鲜亮丽。以前的影人由驴皮制成,而现在多采用牛皮,影人的身体各部位选用的牛皮也不一样。“影人的头部需要用最好的牛皮,因为观众第一眼便是看影人的头部。”陶鹏说,影人的上半身由于需要做动作,要选择较软的牛皮,下半身则需要较硬的牛皮,“因为下半身要有垂坠的重量,不能轻飘飘的。”
已演出一万多场
“皮影戏有大有小,一场演出大概需要七八个人。”王熙介绍,从创办皮影团队到现在,已演出上万场皮影戏,如今袖珍人的工资每个月在5000元左右,“我们管吃管住,或许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个薪水不算高,但是在袖珍人群体里,已经算是很好了。”
“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不容易,与之前最大的改变就是更加自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陶鹏说,没想到自己作为“袖珍人”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欣慰的是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演出一万多场,学校里的孩子们一听到皮影戏不再是一脸茫然。”2008年,王熙带着团队第一次到学校演出,当她问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皮影,有没有看过皮影时,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没看过。而如今她再次站在孩子们面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高高举起手,告诉她自己看过皮影戏。
“有的孩子上三四年级的时候看过我们演的皮影戏,现在上大学了,依旧会来看我们的演出。”
王熙说,有一个传媒大学的学生令她印象深刻,“他小时候看过我们的演出,长大了也喜欢看我们演出,毕业设计要拍摄纪录片又找到了我们。”接待这个大学生的袖珍人名叫李佳桧,身高一米三六。这个学生与李佳桧合影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十年前我见到你时,你是小姐姐,十年后再见到你,你还是小姐姐,我们都长大了,你依旧生活在童话里。”
李佳桧是陶鹏的妻子,两人因皮影结缘,于2012年参加了中国袖珍人集体婚礼。王熙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2008年以来,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招收过300多名袖珍人,其中有21对袖珍人在这里相识相知,最后结为夫妻。
“大家都变得自信起来”
在实际生活中,袖珍人在寻找工作时,会面临着种种不便,为了照顾这些“小朋友”,王熙提出三个月内为他们提供皮影戏的教学,不收取学费,包吃包住。考虑到袖珍人的手比较小,她还特地将皮影道具的操作杆改得更细,方便大家操作。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更多的传承人,王熙带领着袖珍人们多次赴外地演出,每当袖珍人们从大巴车上下来,来回搬运道具箱时,便会引来许多人的异样眼光。“这些异样的眼光现在已经打不垮我们了,他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们拿实力去征服他们。”接下来,王熙还计划着招募一些大学生,将皮影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王熙说,袖珍人初次来到剧团时,情绪里显而易见地带着自卑与敏感。“面试的时候一般都是父母带着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直低着头声音很小,父母还会替他回答面试问题。”而如今站在记者面前的陶鹏,回答问题时流畅自如,手中操作着皮影道具依旧谈笑风生,见到有人围观时便会热情地向人介绍自己和手中的皮影道具。
46岁的王熙是这些袖珍人的领头人,带领着他们一步步从弱势群体变为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中坚力量。“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一点点变得自信,而且他们比我们这些正常人要更单纯更天真烂漫。”身材娇小的袖珍人很快便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在出演儿童剧时简直就是本色出演。”
对于陶鹏来说,接触皮影后带给他的不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足。王熙看着陶鹏一路走来,两人是朋友更是家人。“袖珍人的家人不期望靠这些‘小朋友’养老,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百年之后,谁来照顾这些‘孩子’。”如今,陶鹏有了自己的家庭,在济南买了房子,也有了赡养父母的能力,“那种能实现人生价值、被人需要的感觉对于袖珍人来说无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