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9·11美国走不出的“最长一天”

2021-9-12 7:37:10 来源:中新社、央视新闻

        在哀悼逝者的“旧伤”与阿富汗撤军的“新痛”中,美国迎来了“9·11”恐袭事件20周年。

 

        从官方到民间,今年的纪念活动都比往年更隆重。有人在缅怀:一场造成近3000人蒙难的恐袭,美国人在20年后铭记又忘却了什么?也有人在反思:一场以反恐之名发动的20年战争,导致2461名美国军人和公民丧生,美国输赢得失又几何?

 

        撤军终局添新痛

 

        9月11日原本是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最后期限,美国政府显然清楚在20周年之际完成撤军的象征意味。但阿富汗政府迅速垮台和喀布尔仓促撤离并因恐袭造成美军伤亡的现实,让阿富汗的撤军终局成为美国在面对“9·11”事件20周年时必须反思解答的问号,而非宽慰和释怀的句号。

 

        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艾伦在10日一场主题为“9·11”事件反思与教训的研讨会上指出,“9·11”事件之后,美国陷入了一种自我设定的“恐怖主义现实”之中,其外交和国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全球反恐战争展开。“在很多方面,这只能算行为,而不是战略。”

 

        艾伦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将、曾担任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司令。他指出,美国有能力实施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却缺乏在冲突之后稳定地区局势的能力。“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就是阿富汗战争一直持续的原因。如何维持地区稳定、处理他国的文化或信仰问题,这是美国外交政策在更广泛层面所缺乏的。”

 

        美国在“9·11”事件之后的战争成本惊人。据美国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项目估算,“9·11”事件之后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也门等地区参与军事行动累计造成7052名美军士兵阵亡,平民的死亡人数高达36万至38万之间。与此同时,这些战争的支出,包括照料退伍军人的费用将近8万亿美元。

 

       “反恐战争不仅改变了美国对自身的看法,也改变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看法。”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指出,反恐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建立在取得积极战果之上,而是防止出现负面效应。但美国仍沿用传统战争模式,大举增兵和迅速撤军造成的权力真空,都给恐怖组织留下了做大的空间。

 

        恐袭旧伤仍难愈

 

        20年,除了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9·11”事件已然成为美国的时代记忆,甚至可以作为划分一代人的标签。时至今日,这道“旧伤口”仍以不同方式影响着美国。

 

        据《纽约时报》报道,20年过去,美国仍有1106名“9·11”事件遇难者的遗体尚未找到。法医仍在不断通过先进技术,努力确认他们的身份。

 

        与此同时,在“9·11”事件之后出生的美国年轻一代业已成年。拜登在就阿富汗撤军表态时曾感慨,他们未经历过“和平的美国”,而自己决不会把阿富汗战争留给下一位美国总统。

 

       “它确实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曾担任美国“9·11”事件调查委员会联合主席的托马斯·基恩今年8月在受访时表示,“9·11”事件让美国人生活在“更大的怀疑”中,让他们更担心个人和公共安全。而发生在阿富汗的悲剧性结局可能就始于“9·11”事件。

 

        除了恐袭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难愈,“9·11”事件对于美国移民群体,特别是穆斯林更是产生长期负面影响。“9·11”事件一方面直接促使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通过《爱国者法案》等加强国内安全的措施,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军事行动授权、非法监控项目的滥用问题。特朗普政府时期推行的“禁穆令”等政策,更是加剧了美国的族群矛盾。

 

        美国穆斯林小说家拉拉米发表纪念文章说,若要“永志不忘”,那么人们不仅要铭记“9·11”事件中的痛苦与悲伤,更不能忘记美国政府所发动的军事干预和暴力。

 

        反恐困局杂新疾

 

        无论是要求重返阿富汗的主张,还是强调“超视距”打击能力足以遏制恐怖主义对美国本土的威胁,美国两党对于海外恐怖主义威胁的评估是有一定共识的,但日益抬头的国内恐怖主义同样值得美国社会警惕。

 

        美利坚大学极端主义研究学者米勒·伊德里斯在分析极右翼思想近年来逐渐占据欧美政治舞台的现象时指出,“9·11”事件激发了美国的极端保守派势力,导致仇外、白人至上、民粹主义思潮和暴力袭击事件激增,这种“极右翼暴力活动和极端主义正常化现象,在美国国会大厦骚乱中达到了顶峰”。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安副助理罗得斯认为,20年反恐战争重塑了美国的国家认同,具有讽刺意味地催生了“我们-他们”的对立情绪。美国社会对于反恐的共识,被扭曲为“他者”大肆入侵的愤怒。

 

        除了“美国制造”的国内恐怖主义新病征,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威胁也没有美国想象得那么乐观。

 

        西班牙反恐专家雷耶斯10日在美智库威尔逊中心指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宣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被彻底击败的说法是一种“误导”。现实情况是,该组织正以分散化的方式,渗透至全球各地多个角落。

 

        美国乔治城大学反恐专家霍夫曼指出,20年前的美国没有迫切的大国竞争、气候变化危机和可怕的新冠疫情,当美国被如此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威胁分散注意力时,正是恐怖分子的可乘之机。

 

        《华盛顿邮报》在“9·11”事件20周年前夜发表社论指出,漫长的反恐战争,以及美国从喀布尔撤离时发生的血腥场面,如同“9·11”事件本身一样让人产生强烈的无助和失落感。但与过去相比,退出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在今天并不是更可行的选项。

 

         ◎综合中新社、央视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