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核心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因而以社区为细胞优化完善体育设施,其实是抓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完善体育设施并非要大拆大建,而是可以新建、改建和因势利导利用等有机结合,比如支持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建筑屋顶等区域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在公园、绿地、沿江、乡村等区域建设更多体育设施。社区15分钟健身圈是推行全民健身的关键,唯有让公众出门就能运动,让健身变得方便与快捷,全民健身才能更有质量与水平。
2009年,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如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日前夕,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8月8日南方都市报)
全民健身既是国家战略,又是体育产业的基础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全民健身在政策层面获得了高度的重视,首部《体育法》于1995年获得通过,同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又有一系列体育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为今后5年全民健身制定了阶段性计划,也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全民健身作为一项体系工程,涉及到软硬件等各个方面,如智能化管理、整体性运用、集约化运行等,但核心还在于解决“在何处健身”的先决条件,若是没有最基本的运动场所作为保障,健身与运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广场舞经常出现的“场地之争”和“是非之论”,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公共道德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目前,国内普遍存在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限制,尤其像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这样需要专门场地的运动项目更无法开展。
近年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与现实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所指出,健身设施的数量、质量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各地在发展全民健身、推进健身设施建设时也遇到了一些政策瓶颈。
一方面是体育场馆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结构不优和运行不畅,甚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比如一些地方破损的体育器材处于无人问津状态,设施选址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甚至把健身设施安装在菜地上。还有一些地方的体育场所距离太远,中途所耗费的时间太长,并不方便公众运动健身使用。同时,学校体育设施受管理较难等因素的影响,对外的开放度不够,有效利用率也偏低形成了事实上的闲置。在此情况下,以社区为要件的健身圈的建立和完善,则成为助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全民健身的核心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因而以社区为细胞优化完善体育设施,其实是抓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完善体育设施并非要大拆大建,而是可以新建、改建和因势利导利用等有机结合,比如支持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建筑屋顶等区域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在公园、绿地、沿江、乡村等区域建设更多体育设施。社区15分钟健身圈是推行全民健身的关键,唯有让公众出门就能运动,让健身变得方便与快捷,全民健身才能更有质量与水平。
◎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