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27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
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7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米锋在会上通报,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自8月16日首次下降以来,已连续11天下降。截至8月26日,全国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下降到38个。目前,中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8亿8943.9万人。”米锋说。
近期,中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均为境外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土疫情。截至8月26日24时,全国19省50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1390例。在发生疫情的50个城市中,已有45个城市超过5天无新增感染者报告。全国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风险总体可控,全国层面发生大规模疫情的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谈及本轮疫情防控中各地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总结了以下五点:一是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强化指挥体系持续高效运行,建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一旦疫情发生,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应急处置指挥长,平急工作模式转换迅速,无缝衔接。二是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面,针对性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对能力。三是在强化机场、口岸等高风险场所管控方面,部分地区建立航空海港口岸驻点防疫指导员制度,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四是在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实施工作地与居住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全程疫苗接种“四件套”措施,严禁交叉混岗。五是在区域协查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作用,加强部门协同,推进重点人群排查工作。
三类人群可开展加强接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很好,重点是外防输入,对输入风险高的,比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另外,在常规接种当中也发现,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果没有18-59岁的好,但是这类人群又恰恰是感染后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
专家还建议,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还有一部分人群要去到境外的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满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郑忠伟表示,是否目前现阶段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接种,专家建议还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根据疫情的情况来做出综合的研判。
国产疫苗能显著预防重症和死亡
发布会上,郑忠伟还介绍了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的真实世界数据,并指出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显著预防重症和死亡。郑忠伟表示,现在中国向国外提供的疫苗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两款灭活疫苗,一个是国药中生的,一个是北京科兴的。从5月份以来,先后有秘鲁、泰国、智利、阿根廷、蒙古国、巴林、乌拉圭、斯里兰卡等大规模接种中国新冠灭活疫苗的国家相继发布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需要明确的是,由于各国的防控策略不一样,变异株流行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发布的灭活疫苗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数据也有所差异。”郑忠伟说,总的来看,预防感染的保护率从57%到85%不等,预防重症的保护率均在90%左右,预防死亡的保护率在84%到97%之间。“疫苗预防感染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但它确实能有效预防感染,能显著预防重症和死亡。”
针对外界较为关注的是否对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抗体检测,郑忠伟回应称,既没必要也不可行。他解释称,原因有三:第一,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第二,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反应,但是抗体水平下降,并没有说明疫苗就失去了保护效果;第三,在历史上,以前常态的疫苗也都不开展人群的抗体检测,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定要求,所以没有必要开展。
◎综合中新社、央视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