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龙燕
他生于济南,早年从事力学研究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当天发讣告说,该所原所长、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穿甲破甲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国防应用。他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了力学基础。他开辟了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难题。
郑哲敏,1924年10月2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宁波。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49年和1952年分别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哲敏早年从事热应力、振动与水弹性力学、地震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64年“爆炸成型机理及应用”获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一等奖,1982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其在核爆与穿甲方面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爆炸处理水下软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他曾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
郑哲敏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伟长称其“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郑哲敏也不负期望,继承了两位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一生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第一流的工作”。1947年,郑哲敏从清华大学毕业。一年后,24岁的他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5年间,师从钱学森的郑哲敏,在力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毕业后,郑哲敏毅然做出回国的决定。然而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出现矛盾,几经周折,直到1955年2月,31岁的郑哲敏才终于踏上归国之路。
而在郑哲敏回国前夕,钱学森曾这样嘱咐他:“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也成了郑哲敏坚持一辈子的理念,他说:“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也曾有人问郑哲敏当时为什么回来?他说:“这不是个问题,没有想过不回来。这是长在骨子里的东西,在美国虽然物质生活很好,但是总感觉像浮萍,一直在漂浮。”
郑哲敏院士任职中科院力学所所长期间,一直秉承“工程科学”思想办所理念,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领导中科院力学所各项事业发展。他热爱祖国、献身科研,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提携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