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讲起自己收藏的拓片,冯树轩说,“我收藏拓片二十多年了,时常拿出来看看。”济宁人冯树轩是一位拓片收藏爱好者,在他眼里,不管是珍品孤本,还是普通的拓片,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他都格外珍视。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实习生 张淑婷
在冯树轩的眼里,这些拓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与拓片“邂逅”
初见冯树轩,他一身灰色唐装,书房的墙上挂着他爱如珍宝的拓片收藏品。
1998年,冯树轩大学毕业,在曲阜一家名叫‘阙里宾舍’的涉外宾馆工作,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拓片。
冯树轩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当时公司的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拓片,有来自汉朝的著名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北魏的张猛龙碑等拓片,另外,还有汉画像石、石鼓文等拓片。“我知道拓片是从石碑上拓下来的,但是石碑是从哪来的呢?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感到很好奇,就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回忆起与拓片的初次“邂逅”,冯树轩仍历历在目。
讲起自己收藏的第一块拓片,冯树轩说拓片名叫《金人铭碑》,经考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训。“这块拓片的内容来自于《孔子家语·观周》,记载了孔子携弟子入太庙,观金人及背后铭文大受触动的故事。”冯树轩说,“我平时获得拓片的途径主要是购买和朋友赠送,这块拓片就是朋友送给我的。”
“这份拓片主要讲述了周公告诉儿子伯禽如何为人处世,比如三缄其口,谨言慎行,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觉得是很好的家庭教育典范。”冯先生告诉记者,“这些道理和典故,我平时也会运用在家庭教育中,用历史来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一份“莱子侯”拓片
“我喜欢拓片二十多年了,虽然这只是一个爱好,但是我已经把它和生活都联系在一起了。自从认识了拓片,它就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冯树轩说,“有时间我就拿出来研究一下,也会在工作中用到很多拓片里讲述的道理。”
在众多藏品里,有一份让冯树轩珍爱的拓片——《莱子侯》拓片。据了解,莱子侯石碑目前保存于邹城市博物馆,由于已经封存,无法再做拓片,因此现存的莱子侯拓片都比较珍贵。
关于《莱子侯》拓片,有一段故事。相传莱国(后世称东莱,位于今烟台龙口市)被齐国所灭,其贵族后裔被迫迁徙到滕国(即今滕州)。到了汉朝王莽篡政时,当时在滕国生活的东莱后裔莱子侯动用百余人封田树碑划下地界,望子孙永守祖业,并刻石纪念,用以记录历史,警示后代。
不幸的是,这块碑在此后的1800年里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被人发现,嘉庆年间才被移到邹城孟庙保护起来。
据悉,莱子侯拓片全篇共35个字,创作于新莽天凤三年(即公元16年),是中国能见到的最早的隶书之一,也是小篆往汉隶转变的代表作。“这份拓片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冯树轩说,他每次拿这份拓片都十分小心。
拓片的背后是历史
冯树轩说,他收藏拓片的方式与收藏字画相同,只是不用装裱。平时置于书柜里;有些珍贵的,放在樟木箱里;特别珍贵的,放在保险箱里。
冯树轩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拓片有两种,一种是原拓,一种是仿拓,由于原拓作品直接来自于石碑,价值要高得多。另外,拓片除了碑帖,还有甲骨文、青铜器、瓦当、钱币、汉画像石等种类。后世使用率最高的,是用于书法艺术的碑帖。“这些汉碑拓片是研究学习书法的绝佳资料,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比较珍贵难得的,主要用于收藏和欣赏。”冯树轩说。
“学习拓片文化,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讲述故事的背后,是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冯树轩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