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昏或者清晨,大爷大妈们穿着统一的服装,领队将音箱放在广场、公园的空地上,音量调至最大,神曲开放,赋闲的退休者们闻乐起舞,享受这老年版迪斯科……有人享受,有人却烦恼,只因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让人头疼。随着《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修订,拒不改正的广场舞者们将被处以罚款。经过修法,广场舞将按下静音键,还居民一个清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潘愈 刘瑾阳
跳舞的人
人们对广场舞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大音量、长队伍、公共地带、舞蹈、中老年。据报道,通过对上海城区10多个广场舞团体的调查显示,跳广场舞的群体特征明显。
从年龄来看,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样本中,这个年龄段的比例高达97.3%,也就是说跳广场舞的一般是现龄55岁~67岁之间的退休女性。从经历看,多为退休人员,或作为独生子女的母亲,看娃的负担相对较轻,可支配的空闲时间充足,广场舞就成为打发时间的上乘选择。
锻炼身体,是广场舞风靡的原因之一,但捕获大妈们的心,仅能强身健体还不够。在跳舞时能聊聊天,肯定一下彼此的文艺细胞,形成小团体是最重要的。“年轻时跳过舞,有点舞蹈的功底。当年在文艺汇演中,刚毕业的学生、进工厂的年轻工人,都被拉过来跳舞。加入过文艺宣传队,参加演出,跳过交谊舞,现在改成跳广场舞,理所应当。”一位广场舞爱好者说,广场舞相对简单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人加入,自由自在,想怎么跳都行,“属于很快就能普及的群众文艺”。
冲突不断
退休者们在广场舞中找到集体认同感,追求自我也有了出口。“平时性格内敛羞涩,退休后没事常出来转转,看见楼下广场聚集不少和我同龄的女性在一起跳舞,就看看望望。”每天路过,自然就被领舞者邀请,跨出这一步很难,真的跨出了,团体成了离不开的社交圈。
广场舞满足了大妈们的社交和自我表现需求,在共同的爱好下,一批广场舞神曲出现。广场舞的常见曲目,除了中老年女性们年轻时的流行歌曲外,还有《小苹果》等神曲,演唱《最炫民族风》的凤凰传奇,被奉为“广场舞打榜第一组合”。大妈们不在乎歌曲的内容,强劲的节奏大声放出,适合跳舞最重要。占用公共空间、扰民、不讲理……因广场舞起冲突的新闻频频被曝出,广场舞大妈们在被污名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今年5月,在河南焦作一体育场篮球场内,打球小伙与广场舞大妈因场地问题争执不下,最终爆发冲突。知情人称,事发时好多小孩在打篮球,广场舞大妈把音箱放到篮球场,声称是体育局批准的。大妈撵打篮球的孩子走,还将孩子们的篮球扔了。双方发生冲突后,警方介入处理。
今年中考期间,因广场舞的声音太吵,福建一名三年级的小女孩报警求助。小女孩说,临近期末需要安静学习,跳广场舞的声音很大,她无法静心看书。警方到达现场后,广场舞声音变小,然而,警方刚走,音乐声又被调高了。据民警介绍,此处因广场舞噪声问题,已被多次投诉,但大妈们在民警面前调小音量后,不久后又会恢复音量。小女孩报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引起当地重视,在公安部门、生态环境局、居委会的调解下,广场终于恢复了安静的环境。
处罚措施
广场舞深受大爷大妈们的喜爱,又常常因为音量过大、深夜扰民等问题,让周围的居民头疼。退休者们尽情享受的广场舞,却成了其他追求安静生活环境人群的障碍和痛苦。8月17日,《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其中,对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的规定,引发广泛关注。
草案提出,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和时段等规定,采取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草案还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如果不听相关单位劝阻、调解的,或将被处以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能还会面临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草案规定了处罚措施,虽然罚款额度不高,但让执法有了明确的尺度。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2018年对个别条款作出修正。三年前修正时,对公共场所噪声污染的相关表述,就曾引发广泛关注。公众对治理广场舞等噪音污染始终抱有极大期待。据报道,环保热线举报平台中噪声投诉长期居高不下,位居各污染要素的第二位,仅次于大气污染。因为广场舞引发冲突,甚至上升为治安案件,事例屡见不鲜。实时修改法律,完善相关规定,让监管部门操作起来更有底气,也利于化解矛盾。
降噪神器
治理广场舞噪音入法,为相关部门依法治理提供条件。对于广场舞扰民,地方也探索出了有效的措施。近日,上海古美人口文化公园出现了一件广场舞消音“神器”——智慧广场舞系统,它能将乐声的传播范围控制在设备正前方30度夹角内,在这个夹角外的区域里,音量会明显减弱。据了解,这种“神器”已在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成都等城市的公共场所使用,助力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
智慧广场舞系统主要采用定向声技术,通过控制和处理,让普通声源变成指向性声源,使声源沿着一定的路径传送声音。在古美人口文化公园,紧邻广场舞区域的噪声检测电子屏显示,老年人跳广场舞时,噪声在50分贝左右。再往外走20米左右,就几乎听不到广场舞音乐了。凭借定向声技术,广场舞“神器”不仅能让声音不扰周边居民,还能不扰其他舞队。一个较大的场所可以有多支舞队,每支舞队在自己的“独立音区”闻乐起舞,彼此不再干扰。除此之外,不少城区还要求广场舞者佩戴能够接收指定频段音响的耳机,跳“无声”的广场舞。也有的地方对音乐的音量和播放时间提出要求,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扰民程度。
在退休之后,能有广场舞这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集体活动,既锻炼身体又增进交往,本是件好事。喜爱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自觉控制音响音量,不能让音乐成为噪声。广场舞既要跳下去,也需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