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当下的联系中,文物是最生动的纽带,让大众感知中华文明的变迁。与之相伴,文物修复师则像是“文物医生”,忙碌于千百万“文物患者”之中,用双手唤醒一段段沉睡的历史。
自2006年加入文保事业以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无机质文物保护部副主任蔡友振通过“全面体检”为文物建立病历并对症下药,用妙手仁心治愈历史的“伤疤”,让大众在了解历史时看得更远、看得更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铜鼎病害样品分析
彩绘泥塑颜料层加固(受访者供图)
为文物体检“建病历”
以文物为媒与古人对话,通过修复讲好历史故事。除却大众眼中的神秘色彩,文物修复是一件需要耐得下心、沉得住气的事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亦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守。纵然阴差阳错与文物修复结缘,蔡友振也在与文物的接触中被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爱上了文保事业。
考大学时服从专业调剂,到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习,“80后”蔡友振便成为了“科班出身”与文保工作结缘。源于接触中产生的兴趣,2006年蔡友振正式加入文保事业中,2016年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一员。
因相似的工作性质,文物修复师也常被看作“文物医生”。在蔡友振看来,他眼中的患者虽然是无语言、无温度的文物,但却是有生命的。“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文物保护和治病救人是一个道理,同样要对她们做‘全面体检’。”蔡友振说。
文物经考古发掘来到修复室后通常都是一堆“碎破烂”或“身患重病”,很少有人知道毫不起眼的它们在几千年前是何模样。基于此,建立文物保护档案是“全面体检”的第一步,文保工作者称之为“建病历”。蔡友振介绍,“通过病害调查,研究它的材质、制作工艺及腐蚀机理,对症下药并制定合理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
工作过程中,一件出土于济南地区的商代铜提梁卣(yǒu)的修复过程让蔡友振印象深刻。“由于埋藏于地下几千年,这件文物的盖与器身锈蚀为一体难以打开。通过轻微晃动,感觉内部好像有液体残留。提梁卣作为古代使用的酒器,如果内部有液体那极有可能是三千年之前的美酒。所以,开启提梁卣器盖是保护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蔡友振回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通过拍摄X射线影像照片,再结合对“文物片子”的解读,文保工作者为这件商代铜提梁卣量身制作了特殊的开启工具,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对器盖与器身采取了“手术分离”。当大家满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器盖向文物内部观望的一瞬间,仿佛看到了三千年之前的景象。文保工作者对内部残留物的提取、分析与研究,更是与古人无声的对话与交流。
反复实践确保修复效果
文物修复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磨得了性子,更需要细心、爱心和耐心,其修复范围涵盖了青铜器、铁器、陶器、石刻等各种质地。这其中,大型青铜器修复工作相对是比较难的,更需要修复经验。
让蔡友振印象最深的是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的M1:52大型铜鼎的修复。“这件镬(huò)鼎由于体积硕大,变形开裂严重,采取一般修复方法难以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无法展现这件器物的重器之形,不能凸显艺术效果。”蔡友振说。对于年轻文保工作者来说,这的确是十分棘手的一个问题。项目团队人员经常讨论,有时候吃饭中突发奇想,随手用筷子比划修复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查阅资料以及定制金属矫形器,特别是通过CAD软件绘制图纸,终于完成这件重器保护修复工作。这件青铜鼎修复完成时,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在文保工作者心中油然而生。
彩塑文物修复是蔡友振难以忘怀的另外一项保护工作。由于彩塑文物历经年代久远、病害十分严重,加上历代多有重塑、描绘及贴金等工艺,保护工作既要尊重文物保护原则,又要兼顾文物历史特性。此外彩绘颜料层的起甲回软与加固工作在修复中也至关重要。“如果加固药液软化渗透不到位,后期就会造成粘接不牢固。而多次的软化加固极易造加固剂在颜料层表面出现炫光,更重者出现泛白现象,造成对颜料层的二次损坏。工作中则要根据彩绘颜料层颜色、厚度及光照情况分类处理,掌握回软时间、有效加固从而减少反复操作。”蔡友振介绍,看似简单的工作,其中蕴含着许多门道。通过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操作才能更加娴熟,经验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讲好文物背后故事
文物保护既有传统与朴实的一面,更有高大上、充满科技含量的一面。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便是文物修复师常用的“黑科技”。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能够放大上百倍的细节传递到电脑屏幕上,任何历史的痕迹都逃不过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眼睛。“激光除锈清洗仪更是具有一定的科幻色彩,在护眼目镜的防护下,利用不同模式及不同能量频率的激光,定点清除青铜器表面的锈迹、结壳等,特别是纹饰部位可以重现她们精美的历史风采,展示古代精美绝伦的铸造工艺与高超的冶炼技术。”蔡友振介绍。
当然,这些仪器只是文物保护工作现场常用的设备,很多科学研究的样品需要提取到分析实验室进一步测试,高科技助力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让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价值利用最大化,更好的讲好文物背后故事,充分彰显文物重要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让残缺的文物回归完整,用双手唤醒沉睡的历史。对文物修复师而言,文物保护修复即是事业,亦是他们的初心与坚守。“这个行业需要细心、爱心和耐心,是一项专业性强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因为她可以带着我们接近历史,治愈历史的‘伤疤’,触摸自己的来路,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指明前进的道路。”蔡友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