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莫言开公众号啦》刷屏,阅读量很快突破10万+。这是作家莫言新开设微信公众号,名字就叫“莫言”。至于开设公众号的原因,他在简介里写道:“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在文章的上方,他还用书法手写了这句话,并在旁边附上一张简笔画像。
早在8月2日,莫言的公众号就发送第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叫“莫言”?》。文笔随性率真,诙谐地描绘出一个因太喜欢说话,被母亲多次劝告“停止说话”的孩童形象,“莫言”的笔名因此诞生。文章内穿插了几个年轻人喜爱的莫言头像表情包,熟练地跟年轻人对上“暗号”。其实,这并不是莫言第一次通过新媒体发声。2019年,莫言曾与人合开书法公众号,题词:“敢将真话示天下,被人误解亦不怕。有人批评能进步,骂声如肥催大树。”去年9月,莫言在抖音上为新作《晚熟的人》带货,2小时卖出3.5万册。目前,该账号拥有56万粉丝。
如今,莫言终于开设个人公众号,在同时期作家中算是较早“吃螃蟹的人”。公众号的文字与表情包、视频穿插编排,运用年轻人熟悉的“公号体”,一看就是“小编”的作品。对于这位66岁的诺奖得主来说,公众号这一“新事物”,还需要摸索一阵子。面对粉丝“关注、置顶、星标”的支持,他会回复“每一条都会认真看”,真诚又接地气。在视频中,“饭量大、睡眠少、体力好”,莫言这样形容自己。有网友笑称“为什么我只有饭量大?”莫言也玩笑着回复道:“饭量大,身体好。”
对比传统的讲座、访谈,用新媒体的方式传达文学理念与生活智慧,传播力更强,受众面更广。同时,充满烟火气的“莫言莫语”也引起热议。“如果不当作家,最想干的是打铁。”当被问及何时退休,莫言回答“从写作的角度说,没有退休计划。”最想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是“真诚地向年轻人学习”。莫言年轻的心态,不断学习的态度,在他多次强调“向年轻人学习”中可以窥见。
在莫言开公众号之后,除了为莫言的“不老翁”心态鼓掌,还有另一种质疑的声音。在严肃文学和“快餐文学”之间,莫言会如何平衡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毕竟,作家余华曾在某培训机构中演讲《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因此被微博大V上升到“文学已死”的高度。在流量与资本的推动下,我们不希望看到莫言在充分拥抱年轻人后,开始售课“如何成为诺奖得主”。
在这期公众号的最后,莫言谈论了文学的用处。“文学最大用处,就在于它没有用处。”他认为,文学最大的意义在于,一起交流困惑,探讨文学与人生。莫言希望通过公众号平台,和大家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年轻人也希望通过新媒体与书斋里的大家对话,和“晚熟”的莫言聊聊天。
◎本报评论员 刘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