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过度包装,亟须凝聚“瘦身”合力。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尽快弥补包装标准中的漏洞。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包装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再者,建立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如果企业对商品进行了过度包装,就须缴纳额外的废品回收费或者更高的包装税。
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炒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对电商平台商品包装抽查发现,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过度包装,特别是化妆品,包装不合格率高达70%。在全社会形成反对浪费的风气之下,过度包装为何仍难“瘦身”?《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8月9日工人日报)
如何判断商品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是指远远超过商品包装作用的额外包装,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当、体积过大、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包装成本过高等,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调查显示,食品、保健品、烟酒的过度包装问题最为严重,分别排在了前三位。对此,55%的公众认为解决过度包装问题十分紧迫;45%的公众认为过度包装已经占到了身边包装的50%以上。
事实上,过度包装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过度包装导致最大的危害,是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同时,过度包装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再者,过度包装误导消费者判断商品价值,从而造成非理性消费,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特别是,过度包装还助长了社会送礼攀比的不良习气。换言之,过度包装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奢华、浮夸之风,助长了奢侈浪费的风气,在无形中也助长了行贿受贿的腐败之风。
问题是,既然过度包装有害无益,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其一,是市场的过度竞争造成的,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商品包装的好坏,几乎决定着商品在市场上的命运。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把商品的价值竞争导向了包装竞争,使包装业走进误区。其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是另一个主因,有关过度包装标准的漏洞,以及对过度包装处罚标准的缺失,纵容了这种现象的滋生。其三,是大众攀比心理,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炫耀消费、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才让过度包装变得有市场。
可见,治理过度包装,亟须凝聚“瘦身”合力。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尽快弥补包装标准中的漏洞,制定出台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以及具体的回收办法,明确将过度包装列为商业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包装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质量和服务的好坏,以及商品包装是否注重环保,是否节约资源,是否有利于回收与再利用等。再者,建立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如果企业对商品进行了过度包装,就须缴纳额外的废品回收费或者更高的包装税。
此外,鼓励公众举报过度包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媒体上曝光典型的过度包装商品,组织有关部门对商品包装情况进行检查,对生产和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并根据过度包装程度进行处罚,形成“过度包装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