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革命文物+”赋能文旅新活力

2021-7-8 10:07:37 来源:山东商报

        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历史走来的革命文物是城市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真实文化见证。而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山东多地融合演艺、旅游等多业态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与此同时,活化的革命文物也正赋能文旅新活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正在打造的《沂蒙四季》演艺剧目


        革命文物+展陈,讲好红色故事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庆祝建党100周年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名单,济南市共有8家展馆的特色展陈入选,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推进文旅融合。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就是其中之一,依托红色基因进行资源整合与展示,成为了时下旅游和党性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山东小三线纪念馆是原莱城区委根据原莱芜市委关于建设“红色记忆系列展馆,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的总体规划,着力打造的党员干部现场教育教学的载体之一。据悉,在内容承载方面,纪念馆以原山东人民印刷厂老厂址为依托,通过整合周边山东汽车修配厂、山东电话设备厂、莱芜钢铁厂、山东新华翻砂厂等小三线工业遗存,深度挖掘莱芜地区相对密集的山东小三线题材资源,借助丰富多样的展陈手段,再现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和精神传承,打造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党建活动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和工业遗址旅游基地。


        山东小三线纪念馆是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莱芜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红色革命遗址遗迹遍布。依托这些遗址遗迹,莱芜各级党组织建起了许多纪念设施。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成为莱芜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莱芜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同时融合其他现有旅游资源,让红色文化与绿色景观、历史古迹、民俗传统等优势资源优势互补,串珠成链,使红色文化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专题板块。

 

 

昌邑市龙池镇的红色马渠教育基地以马渠村史馆为中心

 

        革命文物+旅游,地标连点成线

 

        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静态的展示,也需要活化的传承。具体来看,保护文物促进发展、文化旅游优势互补的理念在行动中落细落实。位于潍坊昌邑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徐迈事迹陈列馆中的革命文物,留存着历史上的峥嵘记忆,也在保护利用中活化。


        以静态展陈再现历史风云,这是文化遗产活化的方式,也是后人聆听历史回声的通道。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的红色马渠教育基地是红色记忆再现的载体。据了解,基地以马渠村史馆为中心,对魏惜珍、魏坚毅和陈挺等名人故居、县委宣传部旧址、革命烈士魏汝干和魏振栋等的故居一系列革命遗迹进行还原和展示,通过利用村史馆和还原名人故居等方式,记录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据了解,近年来,昌邑市合理规划红色旅游线路,根据革命文物资源分布情况,规划设计了红色旅游线路。东线串连峻青文学艺术馆、王滨电影艺术馆、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中共胶北特委旧址、李福泽将军事迹陈列馆、陆升勋事迹展览馆;西线串连徐迈事迹陈列馆、红色马渠、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齐氏家风家训馆、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南线串连市党史馆、胶河战役烈士陵园、昌南县委旧址、朱树屏事迹陈列馆等。通过聚点成线,构建起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让革命旧居“活”起来。


        昌邑市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旅游线路是潍坊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的一个缩影。据悉,经过前期对全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潍坊市共有6大主题、9条线路入选山东省“100条红色旅游线路”,涵盖全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陈少敏纪念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等38个红色资源点。此外,潍坊还以“齐风鲁韵 红色热土——潍坊红色旅游列车发车了”为主题,创意整合全市6大主题、9条线路、38个红色资源点,以列车到达每个站点打卡为创意策划线上展览,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文物+演艺,传唱红色基因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临沂市沂南县,集红色旅游、绿色养生、影视拍摄、红色教育体验、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国家4A级景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成为了红色基因传承再现的载体。


        据介绍,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初建于2007年9月,由“古山村”“沂州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乡梦工场”“沂蒙红色写生基地”5部分组成,至今仍保留着抗战时期的风貌。基地内石头墙、石板巷、茅草屋特色凸显,山乡民俗依旧。作为旅游景点,基地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被临沂市纳入红色之旅目的地“一个中心、八个组团”之一,也是山东省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区、红色文化生态综合旅游地。


        在挖掘当地深厚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基地目前正在打造《沂蒙四季》演艺剧目、沉浸式展馆、沂蒙红嫂剧场演艺等配套设施,将红色革命文化“活化”。“通过着力打造《沂蒙四季》演艺剧目,建设5个与《沂蒙四季》演艺作品互文、互补、互动,相辅相成,与古村常山庄形成独特的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并置的沉浸式体验展馆。提升打造老红嫂馆转化为情景体验,留住历史记忆全天展览定时演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不同红嫂故事 + 不同演出样式。”相关负责人介绍,《沂蒙四季》演艺剧目于7月1日首演,此后将形成常态化演出模式。


        红色搭台,文化唱戏。以演艺的方式再现红色基因是当地革命文化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在常山庄社区,建设了常山庄村史馆、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等红色展馆进行集中展示;在红嫂家乡旅游区,针对研学团队开展“吃一顿支前餐,唱一首红色歌曲,听一场红色报告,看一场红色电影,演一次红色实景剧,写一段心灵感悟”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育;在朱家林创意小镇区域的山东省委党校诞生地——建设了省委党校沂南分校,推出以党性教育、历史纪念、红色影视、研学体验等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保护利用,让革命文物中积淀的红色基因“活”起来。由此,革命文物变得可亲、可感,红色基因在齐鲁大地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