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7月29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聊城市旅游发展集团、临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活动在聊城举办,全面立体呈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大运河串起了以山陕会馆、舍利塔、鳌头矶、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主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
推进大运河(山东段)融合发展
在全长3200公里的里程中,大运河遗产山东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643公里,由北至南依次经过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5市,被誉为山东的莱茵河,运河文化是齐鲁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运河(山东段)包括8段运河以及15处遗产点,河段占据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的交通动脉,尤其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汶上县南旺分水枢纽在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促进了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秦晋文化等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一条绚丽多彩的文化带。
近年来,围绕大运河(山东段)的保护利用和文旅发展,山东迈出了坚实步伐。“山东省科学谋划布局、突出规划引领,统筹生态保护和项目建设关系,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关系,推动大运河(山东段)沿线文化和旅游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全力构建沟通南北文旅融合的大廊道。”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树娥表示。
打造文旅融合产业集聚区
活动现场,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运河绘事”作品150余件、8省市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成果图片200余幅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出。作品反映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人文生态、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历史人物、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等内容,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题材,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全面、立体、真实的呈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此次活动同期举办了运河文化研究论坛,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郑民德,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罗衍军,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运河数字文化中心主任王玉朋,聊城市文物局原副局长、研究馆员孙淮生,聊城市光岳楼管理处主任、研究馆员魏聊等5位专家,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运河区域特色非遗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聊城运河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主题发言。
近年来,围绕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聊城实施了古运河保护开发工程,实现了市区段完全贯通,构筑了全域水城体系,成为江北水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运河为带,串起了以山陕会馆、舍利塔、鳌头矶、运河钞关、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主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还推出了运河美食体验,运河旅游线已形成了框架,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崭露头角。聊城市政协副主席张同奇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按照‘两城七镇百村’的保护开发格局,努力将大运河聊城段打造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建设京杭大运河最精彩的示范段、样板段。”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我省大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泉水文化、海洋文化的融合研究,强化宣传推介,推动主题艺术创作展示,讲活运河故事,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活力迸发的产业集聚区,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交流互鉴高地。”孙树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