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济南,成长于故土莱州的作家方远,第一份职业是一名英语老师,工作之余他发表了大量的乡情散文,并多有报刊转载。随后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方远转行成为一名编辑记者,并开始都市小说创作。他以乡民视角解读都市的事和人,有《隔墙有耳》《走投无路》《神龟出没》《血色咖啡》等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发表和出版。方远曾两度获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涵盖都市文学、乡土文学两种题材。
作家要有自己的根
方远在济南出生,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都是在老家莱州一个叫过西的村庄中度过的,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写作道路。“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极其重要的,影响着我的思维与处事方式,甚至一生。莱州是我心灵的故乡,作家是要有自己的根的,那么,我的根就在莱州。”方远这样说。
记忆中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红岩》,但由于经过太多人传阅,这本书的前后都少了许多页,还在读小学的方远便尝试着为其补上开始和结尾,文学的种子自此开始萌芽。
方远介绍,父亲方肇瑞是一名剧作家,曾多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与飞天奖,父亲对他走上文学之路也有深远的影响。在方远记忆中,父亲与同事们回家采风,他们会坐在院中一边喝茶一边讨论剧本,自己就在一边偷听,并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吸引。
从乡村散文到都市小说
刚参加工作的方远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但文学的种子早已深埋他心中。于是,他一边教学一边写作,发表了大量的乡情散文。故乡和祖母以及大海是方远散文几乎不变的主题,他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变成温情四溢的文字。
随后,方远进入报社,成为一名文字编辑,他再次拿起笔,然而此时却开始写作都市小说。方远以乡民的视角去解读都市的事和人,发布、出版了十余部中、长篇小说。
2008年,方远《门缝儿里的爱情》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中篇小说奖。著名评论家李敬泽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中,方远属于都市经验的早期的发现者和勘察者之一,而且他坚持至今。他几乎是本能地发展出记者、侦探的眼光,由此,日常、零散和晦涩的生活获得了戏剧性,在人心中、在人的眼中,那些光影交错、幽暗隐微的地方都变得暴烈、尖锐和紧迫。”
以文学方式向故乡致敬
随着时间流逝,故乡在方远心中的分量日渐沉重,他写作的方向也由都市转向故乡,转向家族的历史。方远发现,方氏家族中曾经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出现过诸多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里隐藏着家族的兴衰密码,需要后人们去解读。
“故乡养育了我,我已创作了上百万字的都市小说,却一直没有将小说的笔墨落在故乡的土地上。在我年过半百之时,我要以文学的方式向故乡致敬,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方远说。
2016年,方远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出版,作品通过五代人跨越的百年历程,全景式描写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以强烈的社会现实感与民生意识,重返历史,面对现实。2019年,《大河入海流》又获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奖。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方远完成了创作题材从都市文学到乡土文学的转型,这本书的成功也激励着他不断创作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