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万物皆假设》一书,你就能看到科学界各种“变成真相的假说”和“还没变成真相,但是在大讨论中的假说”。
前者包括大陆漂移说、暗物质的存在、走出非洲等……
后者就很有意思了,包括诸如:我们是生活在电脑虚拟世界中的吗?疾病会不会来自外太空?万物都有意识?恐龙有没有可能死于一场核战争?人类是不是在一天一天变笨等……
可以说,这是一本汇总了有史以来最脑洞大开和最著名的反主流理论的科普书,被读者亲切地称为——脑洞科普。且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你能从中读到宇宙学、地质学、演化生物学、古生物学、人类学、社会科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十几个学科的发展史,也能了解到当今世界无论是热门的还是冷门的领域中,最具启发性的观点和假说。
该书共分5章25节,每篇文章都各自独立,你想以怎样的顺序阅读都可以,但同时,如果你选择从头到尾依序阅读,各个主题会以大致的逻辑顺序展开。会先从最宽广的视角开始,探讨整个宇宙的话题,随后不断拉近视野,来到太阳系,接着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人类的演化,最终探究文明的出现。
抛开假说观点的新奇特不说,其实论证真假的讨论也相当充满智慧。
众所周知“日心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批判为“异端邪说”,一个原因是人们很难感受到自己生活着的大地是一直在运动的。但另一个鲜少被宣传的原因则是:在哥白尼的假设中,地球公转轨道被设定成了“正圆”,这种假设得到的数据与实际观测的数据并不相符,因此说服力较低。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正圆轨道修正了“日心说”,它才在与“地心说”的竞争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我们回顾科学历史时经常会发现,很多概念一开始被否定,但经过其他科学家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修正,最终这些概念才作为正确(或者至少是可能正确)的理论而被科学界及大众接受。
所以,至少从中我们应该吸取三点经验,一是要敢于质疑“真理”。二是作为新概念的提出者,不要急着放弃,而是要不断寻找证据去证明自己。三是作为听者,不要急着否定结论,多看看证据。其实这就是所谓——科学的态度。
所以,旺盛的好奇心、包容的态度加之搞怪的性格,注定了这本书的“不正经”基调。
但作为一名严谨的科普作家,作者有两点非常优秀。
第一:书中并没有用“尼斯湖水怪”这样的奇闻异事来充当科学假说博眼球。
第二:作者不设立场,在描写辩论时完全做到了不偏不倚,事无巨细、全面呈现。至于要相信哪一方,就看你自己的了!
综上所述,可以说《万物皆假设》一书是对“正经、正确、正统”的一种轻松的辩证讨论。是对那些放下了功利心,抛开结果,纯粹享受发现、搜集、思考、讨论直至达成共识这一过程的科学怪咖们的欣赏。
对于科学来说,其实“思考、思辩”才是更重要的。不能全盘接受,不再遐想。那样只会让科学停滞不前。
哪怕主题是错的,无用的,但却会在讨论过程中生出新的思想火花,甚至由错变对,由无用变有用。这就是科学假说与胡说八道的本质区别了。
(《万物皆假设》,[英]埃里克斯·伯依斯/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