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在山东德州齐河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王心富出席活动并讲话。沿黄重点文旅项目在活动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同期发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焦腾
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发布,这是其中的“黄河生态文化之旅”线路
沿黄九省(区)携手推进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工作正在扎实稳步推进。现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在致辞中表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要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集中实施一批标志性重点项目、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塑造“中国黄河”整体形象。
针对建设展现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王晓峰表示,“要按照黄河上中下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分区域做好规划建设工作。上游青海玉树和果洛、四川阿坝和甘孜、甘肃甘南等地是黄河水源主要补给地和重要涵养区,应以生态保护为主,我们支持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使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黄河中下游地区拥有古都、古城、古迹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泰山、孔庙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王心富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总体目标,重点建设黄河干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轴,打造黄河入鲁片区、汶泗片区、济南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聚力建设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带。同时,山东将与沿黄省区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书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在主题发言中介绍,河南陆续举办了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文化月、黄帝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同时,他建议在黄河文化旅游带推进过程中,各地应支持黄河沿线已初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集中打造一系列节庆活动品牌,不断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多方联动,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联合体。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最初火种、主体文化,黄河流域还是一座巨大宝库,“部分游客感知到的黄河旅游多为自然景观拍照留念、黄河文化产品‘走马观花’式游览、黄河流域美食体验等感官层面,对黄河文化缺乏感知度。”陕西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冰表示,黄河文旅的发展要文化溯源,要将点、线、区、带结合连点成线,连区成带,成为新时代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部省合作、区域协同、精准对接。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工作。”王晓峰表示,沿黄九省(区)要进一步深化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共同设计旅游线路,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0个重点项目签约
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关键要集中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据悉,文化和旅游部选取了5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711亿元,汇编了《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手册》,活动现场总投资433.3亿元的10个项目进行了签约仪式,有10个总投资116.28亿元且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进行了现场推介。
其中现场签约的项目是,山东省济高国际康养文化基地项目、青海省碾伯古镇建设项目、四川省石渠县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甘肃省敦煌宿集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瀚海丝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项目、陕西省黄河特色文化展示园项目、山西省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综合项目、河南省河洛圣境(仓西渡口)文化先行示范区项目、山东省济南乐华城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契合了时代发展需求,也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平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助于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文旅项目涵盖的专业非常多,还涉及产业导入发展,具备运营属性强、收益稳定、期限长等特点,天然具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基因。”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强建议,可由文旅部指导,黄河经济带各地政府、旅游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发起黄河文化旅游带产业基金及相关子基金。“中国政企合作基金愿意会同优质运营方、规划设计及咨询机构,研究开发黄河旅游带的优质文旅项目,参与文旅事业发展。”据悉,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在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签约项目45个,金额近200亿元。
塑造“中国黄河”整体形象
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
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涵盖上中下游、跨区域文旅资源,包括中华文明探源之旅、黄河寻根问祖之旅、黄河世界遗产之旅、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安澜文化之旅、中国石窟文化之旅、黄河非遗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黄河古都新城之旅、黄河乡村振兴之旅等主题线路。
据介绍,线路均立足全域统筹,以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为节点,串点成线,连线成廊,通过“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的设计,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黄河流域,塑造“中国黄河”整体形象,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其中,10条线路中涵盖的山东文旅资源有山东博物馆、大辛庄遗址、东平陵故城、小荆山遗址、孔府孔庙孔林、三孟景区、泰山、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济南战役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景区、岱岳区大汶口镇、章丘区官庄乡朱家峪村、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等。
同时,为对接市场需求,满足游客实际出游需要,文旅部在主题线路框架下,精心设计了“重温河西走廊,探索丝路美景”“寻味晋陕,遇见黄河”等40条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编撰了《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书中涵盖行程规划、路况介绍、沿途城市和景区、游玩锦囊等旅游信息。此外,40条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也同期在线上地图以及OTA平台上线,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
重点打好“五张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滔滔黄河在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记者了解到,山东沿黄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1处, A级景区622处,旅游度假区13处。其中,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黄河入海口”等享誉海内外。
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活动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表示,山东将重点打好“五张牌”,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全面起势、塑成优势、取得突破。包括打好“规划牌”、打好“保护牌”、打好“产业牌”、打好“服务牌”、打好“推介牌”。
“我们把开展黄河文旅资源调查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基本摸清了资源情况。统筹规划布局,兼顾现河道与故道,干流与支流,城市与乡村,突出资源富集区,构建形成以黄河沿线为主轴、以鲁北汉宋故道、鲁西明清故道、鲁中汶河谷地等三条支线为依托,以黄河入鲁片区、汶泗片区、济南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等四大片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带动沿线9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王磊表示,在保护方面,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比如,加强黄河沿线湿地、景区、乡村等生态保护;强化黄河三角洲、微山湖、东平湖等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目前,山东已建立黄河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储备入库项目2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700亿元。其中,微山湖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建成了尼山圣境、德百旅游小镇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标志性项目等。“两年来,共贴息支持沿黄地区15个重点文旅项目2962万元,带动沿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110亿元。”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山东还将推进沿黄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推进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制定沿黄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结合沿线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特点,规划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驿站;‘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于今年4月29日上线运行,沿黄重点景区全部接入等。”王磊表示。
此外,山东还将整合沿黄九市特色文旅资源,纳入“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比如,济南市发起成立“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城市共同体”、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设计沿黄展区和沿黄文旅产业高峰论坛等,促进省内九市沿黄文旅资源、沿黄九省区文旅资源的聚合及交流。
| 专家声音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6月2日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会前媒体通气会,会议邀请业界专家共同解读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陈国忠:合力打造三个“廊道”
在中华文化的起源中,黄河文化是世界四大文化中心之一,代表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孔子思想、老子思想、周易、孙子思想、中医药文化、农耕文明等都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不仅是一条大河,更是中国文化融合的沃土、中华文化的核心空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表示,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它的意义在于寻根,可以借助考古和现代技术手段以及文献记载等带动黄河流域寻根溯源。其次是文化自信、立本,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同样也是当代中国人确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空间。”
黄河流域形成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陈国忠表示,“黄河和泰山孕育了齐鲁文化敦厚、善良的文化气质,铸就了山东人的品格。”
对于黄河文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打造三个“廊道”,即风景廊道、遗产廊道、文化廊道。“黄河沿线有大量的地上地下的文化遗产,可以把它建成一种遗产廊道。同时,运河文化、牡丹文化、水浒文化、齐文化等,将齐鲁文化串联成一体。”陈国忠表示,最终要让黄河文化的底蕴能够转化为文化产品、让黄河两岸优良的环境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目的地、让黄河两岸丰富的资源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打造一条富裕的经济带来回报母亲河。
王德刚:深挖核心性文化元素
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认为,探讨黄河文化旅游开发和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要站在两个维度上进行思考。“在黄河流域和中华民族的角度思考黄河文化旅游的核心命题、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以及山东省在黄河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站在山东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我们需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文化挖掘整理、生态优化以及项目建设、活动策划等活动,进一步塑造黄河‘母亲河’的形象和地位,让‘母亲河’的形象和地位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载体、项目、活动,特别是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表达出来。”王德刚表示,深度挖掘黄河文化体系中的标志性、核心性文化元素,并将之打造成为进一步塑造黄河“母亲河”形象和地位的标志性仪式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