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让“木偶戏”重获新生

2021-6-24 10:24:11 来源:山东商报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朵奇葩,据考究发源可追溯至汉代。如今,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木偶戏也在推陈出新,催发新的发展和变化。


        日前,国内首部戏曲木偶动画电影《墙头记传奇》在泰安市宁阳县举办新闻发布会,以山东传统戏曲木偶戏为蓝本,将木偶、戏曲、动画等元素结合,最终为观众呈现一出融传统艺术与现代技艺为一体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木偶是世界文明中独特的艺术财富,宁阳木偶戏聚集了几代人的辛苦结晶,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希望这次拍摄能够挖掘出当今传统艺术宝贵的资源,打造出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发布会后,影片导演黄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王宇琦

 

 

戏曲木偶动画电影《墙头记传奇》拍摄现场


        木偶动画片艺术潜能巨大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木偶戏发展至今,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催发新的发展和变化。比如与影像技术结合拍摄成影片,在大银幕上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小小英雄》《神笔》《半夜鸡叫》《阿凡提》《雕龙记》……这些经典影片曾陪伴了数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然而,随着数字动画技术的兴起和繁荣,如今的动画电影市场很难再看到木偶动画片的身影,木偶动画也仅遗留在众多70、80、90后观众的脑海中。对此,黄迎表示,木偶动画艺术保持沉寂状态多年,一方面因为动画创作者对木偶动画艺术没有足够的认识,有关木偶动画的研究和创作较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了解,制作者普遍认为以手工为主的木偶动画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但其实,“中国动画产业数字技术繁华的表象下往往忽略了许多细节,而木偶材质和造型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艺术潜能。无论是从艺术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具备独特艺术语言的木偶动画都值得探索和研究。”


        作为我国首部戏曲木偶动画电影,《墙头记传奇》由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任总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黄迎任导演,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国家一级导演杨建东任改编、总监制,剧本改编自山东经典传统梆子戏《墙头记》,讲述张木匠与两个儿子因赡养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的故事。


        在将木偶艺术与动画技术结合后,《墙头记传奇》又将戏曲元素融入其中,使影片集木偶、戏曲、动画影像元素于一身。“该片不仅是国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首部戏曲木偶动画电影,这让整个团队都想努力把作品打造得更好、更优秀。”总监制杨建东告诉记者。同样,黄迎也表示,《墙头记传奇》正在力图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动画作品,“本片以木偶戏动画电影的形式,突出家风主题,在诠释道德正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把木偶戏的突出特点及表演样式,通过中国古典与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让广大观众了解木偶戏,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自觉保护木偶戏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及目的。”


        此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黄迎补充,该片实现创新突破,有助于重树“江北第一木偶”的形象标牌,使古老艺术焕发先锋活力。


        打造独一无二的民族风格作品


        宁阳木偶戏,作为宁阳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文化之一,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有“江北第一木偶”称号,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2007年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宁阳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先后荣获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非遗保护创新示范基地、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等省级荣誉称号。“《墙头记传奇》的拍摄不仅为山东,同时也是为全国传统戏曲文化,增添了粉墨重彩的一笔。”杨建东表示。


        为了让传统艺术再获新生,走进大众日常生活,黄迎及其团队下足功夫。首先,她认为,无论是在真人表演还是动画电影中,塑造人物形象是角色表演的生命,也是一部影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木偶动画的首要条件,正是让木偶作为主要“演员”进行表演和角色塑造,“即做到变但不离本质 、夸张合理 、达到 ‘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效果。宁阳木偶戏选用的杖头木偶立体感十足,观众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木偶,都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此外,戏曲木偶有着严苛的表演程式,比如面部微微抬起表示人物的喜悦情绪,稍稍低垂则表示人物的悲伤感情。除去木偶人物眼睛的眨动与流转之外,不同情境下角度和光线的调整,头发、服饰的改变,都能让同一张面孔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感情,令人赞叹。”


        经典剧目《墙头记》讲述了年近八旬的张木匠两儿不孝,两媳不贤,最终转悲为喜、转丑为善的故事。通过剧目,意在教化世人孝敬父母,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事实上,在剧本方面,不同于以往“悲剧”主题,杨建东对《墙头记》故事的原有情节和结局也进行了新编。在他看来,改编要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寻求一种古典与现代之间观念上的双向平衡,“所以,我们在剧情上结合了当下人们一些新的观念和思想,将故事结局做了和谐化调整,使之更加接近于新时代的和谐标准。比如故事最后,张木匠的两个儿子在王银匠的教育之下幡然醒悟,一家人重归于好。”


        预计年底制作完成,春节前上映


        “民族风格是艺术作品中一切方面所体现出民族特性的总和,是民族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统一体。戏曲本身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将戏曲、木偶与动画电影结合,我们在拍摄中也十分注重戏曲与影视的结合。”黄迎表示。传统木偶戏以舞台为载体,直面观众,通过戏曲、唱腔、木偶肢体表达来呈现作品。将木偶戏搬上大银幕,通过电影方式来展现其内容时,创作者就要考虑人物调度、镜头转化、后期制作等多项问题。她坚持,在拍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木偶的实施性和操作性,在拍摄时要追求材质真实的质感。在画面的表现上关注景别与人物的表演关系,即形神兼备与镜头内外部调度的和谐统一。


        “木偶是‘无情’之偶,但在拍摄中需要让它活起来。”黄迎说,这些就需要团队对景别与人物的关系进行调度。人物的出场、唱念、做舞,既依托于戏曲的程式化表演,也要依靠内外部调度的统一,做到情景交融。此次拍摄完成后,黄迎要带着团队进入到紧张的后期制作中,“戏曲木偶动画片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拍摄需要大胆尝试,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这次拍摄,能够挖掘出当今传统艺术宝贵的资源,打造出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


        据悉,《墙头记传奇》预计年底制作完成,春节前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