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有料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长征2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澄澈霄汉。入轨6小时后,神舟十二号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入住“天宫”,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网友热议
“厉害了,我的国!”
“探索浩瀚星辰,奔向更宽阔深远的太空!”
“太棒了,我们的航天技术越来越成熟,航天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全媒全解
“咱上面有人了”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后来一次次的飞天梦想,中国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如浩荡长歌,从未停歇。而这一次从太空游客到常住居民的身份进阶,也是一次巨大的跨越,此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跟外太空的距离,正在一点点拉近。
此去转瞬,筹谋卅年。从1992年9月21日立项至今,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的航天人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终于迈入空间站时代。
今后,我们将可以经常看到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的身姿,也是一个大国这些年集智攻关、自主创新的典型缩影。必须认识到,重大科技创新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这是高标,也是底线。神舟序号从一到十二的演变,刻录的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轨迹,就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神舟问天,谁主沉浮。这次出征,是对以往科技创新努力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起点、一个序曲、一个大放异彩的前奏。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探索太空,在浩渺的外太空留下脚印,营造一个“家”,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据披露,目前已有17个国家和中国签订了太空合作协议,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我国空间站的活动。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也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对此,新京报评论文章指出,航天员入驻“天和号”核心舱只是新的开始,这是“万里长征”的又一步。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以后,面临的任务仍非常艰巨,具有很大挑战性。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逐梦空间站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人在太空筑造了自己的家园。
这一伟大创举,在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也坚信,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动能,推动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复兴。
澎湃新闻同样认为,回望中国载人航天的历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犹在眼前: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向太空;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实施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带领刘洋、刘旺再上太空,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2016年11月,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
一步一个脚印,中国航天路走得扎实、稳健。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也终于迎来了关键的一步——建设长期有人驻留的大型空间站。
空间站建设将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包括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前沿学科和原材料、元器件、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先进技术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后不久,我们就将迎来建党百年的盛事。和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一样,中国航天绝不会就此止步,通往星辰大海的新征程正在向我们招手。
“神十二”领命出征,开跑了空间站飞天“第一棒”,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站上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新起点。而迈入空间站时代,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仍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今明两年我国将完成11次发射任务和空间站建造,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势必以更加锲而不舍的探索和持之以恒的研究,为人类走向梦想和希望的星辰大海留下浓墨重彩。
◎解词人 刘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