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扫一个“共享奶奶”

2021-6-13 10:55:11 来源:山东商报

       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一词近年来风行,在共享时代,你听说过“共享奶奶”吗?这群奶奶原来是重庆九龙坡区石坪村社区的一群空巢老人,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号召下,成为双职工家庭接孩子的志愿者。“共享奶奶”背后,是被孤独感席卷的空巢老人。她们应如何面对晚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多个透着光亮的出口照进现实。


        ◎山东商报· 速豹新闻网记者 潘愈 刘瑾阳


       “空巢”变“共享”


       近日,“共享奶奶”这一热词出现在公众视野。重庆九龙坡区石坪村社区毗邻杨石路小学,每周一,该校1、2年级下午两点五十放学,3至6年级下午三点半放学。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放学后去哪成了难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下,社区里一些空巢老人负责接20多个小学生放学,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陪伴小朋友学习玩耍。这是重庆首个以“家校社”三方共育的“共享奶奶”公益项目。在社工和志愿者陪同下,孩子们和老人到社区活动室相互陪伴完成课业、交流互动,解除不少家庭的“燃眉之急”。据相关报道,“共享奶奶”社会公益项目始于2019年,此前成都市某街道也开展过类似活动。


       “共享奶奶”项目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双职工家庭。“像我们家,孩子的爷爷奶奶没有退休,不在身边,孩子的外公外婆也不和我们在一起。作为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小孩子有“共享奶奶”,我觉得是很好的,非常开心。”学生家长刘女士称,“共享奶奶”公益项目开展以来,孩子放学后有了安全的去处,还多了一份陪伴。


       家住石坪村社区的退休老人邓莉红今年66岁,空闲时间较多,一直想要参与社区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邓莉红老人看到“共享奶奶”招募令,她第一时间联系机构并报名参加。邓莉红说,自己平时一个人住,孩子没在身边,希望通过参加社区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些小孩,是祖国的未来,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自己也感觉年轻了。”据“共享奶奶”公益项目发起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走访调查,发现社区内大多数空巢老人生活单调,每天生活方式比较固定,而这些老人空闲时间较多,他们希望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获得成就感。


       “共享奶奶”表面上看,解决的是双职工家庭接送照顾孩子难的问题,背后是空巢老人对温暖的需要和情感归属。被孤独感席卷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不应该被忽略。


        填不满的孤独


       你什么时候觉得父母老了?“早已退休的母亲下载了一个APP,却怎么也不会用。问我时,我正忙工作,极不耐烦地回了几句。到了晚上,我发现母亲还在鼓捣。我拿过手机看了看,不到一分钟就搞好了,可母亲却困惑了整整一天。”在网友的分享中,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往往能让子女在瞬间意识到,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母已经不再年轻。


       今年5月,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公布,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2.6亿老人中,空巢老人群体作为社会热点议题引发关注。


       退休后,很多老人觉得无事可做,子女也不在身边,容易感到空虚寂寞。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适老化改造,许多老年人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之前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世界,让家中上了年纪的长辈不解甚至责怪。如今,许多“银发族”也能熟练地使用智能设备,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0.19%的老人在一些APP上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超过10万名老人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64.8分钟,平均每个老年用户一天登录5次APP。


       空巢老人用短视频、朋友圈、小游戏填补孤独,但还是填不满周遭静悄悄的氛围。据报道,七十岁老人曹女士因为年轻时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一生未婚。在四十岁那年收养了一个男孩,如今,养子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正在打拼自己的事业,留下她一个人住在一套老单元房里。夜晚,她可以刷手机、看电视,想象母亲还在身边,生活还是热腾腾的。白天,孤独无法抑制,楼上邻居请她帮忙接小孩放学,变成了她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年轻人总是嫌结账的队伍排得长,哪儿的队排得短就往哪跑。可老年人都安静地排在最长的队里,越磨叽越好。她深刻地理解这种心理:老人们只是为了消磨孤独的时光。学习如何抵御孤独,成了空巢老人每日的必修课。


       老年抑郁潮逼近


       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被各种问题困扰,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却无人可以诉说。说起照顾老人,大多数人只想到保证他们的生理健康,其实,在老龄化趋势下,大量被心理问题困扰的老年人更需要被重视。


       提到抑郁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年轻人,在中国,2.6 亿老年人中究竟有多少抑郁症患者,至今仍没有详细的筛查数据,对于变老,我们显得准备不足。79岁的张桂芬回想自己患上抑郁症时最糟糕的那段日子,依然心有余悸。她变得不再认识自己,120多斤的体重暴瘦至90多斤,一辈子爱干净的她变得邋遢,可以两三天洗一次脚、一直不照镜子,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不和人说话。因为变得暴躁易怒,她和家人屡屡发生矛盾,女儿说她不像妈,老伴儿想跟她离婚。“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实在太痛苦了。”她说道。


       张桂芬在2016年被确诊患有抑郁症,至今仍在治疗,她所处的疾病群体,被称为“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老年期抑郁障碍指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现的抑郁障碍,在老年人群中,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也增加照料者的负担。抑郁障碍不仅包括抑郁症,还包括其他疾病学分类中的抑郁发作。事实上,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患病群体。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到15% 。


       除了遭受疾病折磨,患有抑郁症的老人们和周围人的关系也会悄然改变。25岁的浙江姑娘小黄对此感受颇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风趣幽默的爷爷因奶奶的离世而沉默寡言,被诊断为老年抑郁症后,一家人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劝老人多出门散散心。


        银发闺蜜团兴起


       治愈孤独,好心态当然是第一位的。除了广场舞、下棋、打麻将,一群穿着旗袍在北京三里屯走秀的“银发闺蜜团”,展现了老年生活的多样性。


       伴随着古风音乐,四位年纪加起来超过三百岁的奶奶们摇扇走过,银发、节奏、眼神、气场无两,短视频一夜之间成为抖音爆款,获得了242万点赞量。她们也从素人成了银发网红。迎面走来时她们都是姿态挺拔,仪态万方。从落座到起身离开,坐姿始终松弛、端正、优雅,从各种角度看过去,都是美的。66岁的李俊兰是“银发闺蜜团”的新人,如今,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压腿。“我感觉现在就是一生中最好的黄金时期,既然活着,还是要不停摸高。”


       “银发闺蜜团”的奶奶们,依然非常努力,在全网粉丝超过一千万。忙碌充实,甚至比年轻人更有生活的劲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治愈“空巢老人”的孤独,实际上需要给她们一个重新与社会接轨的机会。陪伴,并让她们在社会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是众多“空巢老人”抱团取暖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