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词人 刘东宁
字里有料
近日,云南玉溪15头亚洲象组成的象群一路向北,横跨多县到达峨山县境内,引发关注。5月27日,峨山县发布公告,提醒广大群众做好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工作。当地专家提醒,亚洲野象北迁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防止象群北迁十分必要。
最新消息显示,象群29日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距离昆明市晋宁区不足50公里,距昆明城区约100公里。当地已出动力量全力监测,提前预警引导,防范象群北迁带来的公共安全隐患。
网友热议
“不得不说,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共享空间越来越挤。”
“动物们最近是不是都寂寞了,相继出动,亮亮相啊。”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唯一能主动改造自然的存在,理应找到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可持续之道。”
全媒全解
“人象冲突”的背后
前有闯入村庄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后有出逃的三只豹,各种和野生动物相关的新闻,最近不断出现在热搜榜上。这次,连大象也出动了。
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从5月27日晚间开始,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自然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一路“逛吃”北迁,途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抵达玉溪市峨山县。截至5月29日,象群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并进一步北上,已距离昆明市晋宁区不足50公里,距昆明城区约100公里。
“今后野象会到哪里去无法预测。但天冷下来,它们可能会回头南奔。”云南大学生态学教授吴兆录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控制野象,将它们送回勐养自然保护区(野象谷),“既然可以用栅栏防止野象攻击,也可以用栅栏围着,将野象赶进工程车”。
在吴兆录看来,虽然目前野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真实状况不容乐观,野象迁徙背后,是无数人在汗流浃背地监测。为了安全,很多人不分白天黑夜,跟着野象监视、警告。现在,全社会应该努力,尽快让野象回“家”。“要保护亚洲象,不能仅仅成立多少研究机构,划拨几百万几千万经费了事,而是要给野象一个可以栖身的‘家’。”
事实上,这群大象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城了。2020年12月,这一象群首次造访普洱市墨江县。2021年4月,它们北上进入玉溪市元江县觅食,并于5月24日晚进入峨山县地界。
在40多天的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正常生活。
云南大象屡屡进村寨和进城说明,它们的食物资源越来越匮乏。目前的季节,对于亚洲象而言,正是食物青黄不接之际,而且它们一路往北,由于海拔不断上升,山林中的食物更为稀少。
云南大象的栖息地主要在普洱、西双版纳地区,但是随着当地橡胶和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这对野生亚洲象的生存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影响。
森林覆盖率的持续下降和人为活动的扩大限制了大象的活动和生存。这“逼迫”它们只能进入农业区觅食,由此带来了破坏庄稼、橡胶、茶叶甚至危及人命的后果。
另外,由于加强了对大象的保护,当地人现在已经几乎不再伤害大象。聪明的大象也逐渐知道了人不会伤害它们,因而慢慢地敢于到农田采食,再进入村寨找食,甚至像现在一样进入城市觅食。还有专家认为,这个象群可能是首领经验不足,出现迷路状况。
云南当地保护大象的工作做得比较好,在以前人们驱离大象的情况下,大象当然不敢到农田吃农作物,更不敢进城。但是,大象进城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当务之急还是如何解决象群的生存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大象才不会不顾一切进入城市觅食,造成人类的损失。
对此,澎湃新闻评论文章指出,我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实践,仍然需要以人为本。红网红辣椒评论则对保护大象栖息地,避免人象冲突提出了具体方案——即便在保护区,在食物青黄不接的季节,也需要对野象供给一定的“食粮”,尤其需要在大象的食源基地投喂,从而能吸引和帮助它们在保护区“安居乐业”,不到人类的居住地惹事生非。
同时通过喂食导引,也可以让野象返回保护区,并且通过在保护区建立围栏的方式,防止野生象群北移或向农田、村舍、城镇进发,伤害人和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
除此之外,还可在野象经常出没地区的村寨和城市建立保护网。2017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投资104万元,在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建成中国首个亚洲象村寨防护栏试点项目,用钢管焊接成2.2米高的防护栏,把村寨围起来,有效减少了大象进村。显然,类似的保护网也该因地制宜,得到进一步普及。